161/N #歌德

继续读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此前曾提到,朱光潜译本是删减版,删去了歌德「庸俗」的部分,那么译者眼中的庸俗部分是什么呢?读全译本时,看到关于《哀歌》那一天的日记,我便第一反应想到这应该是删减之一,查了下的确是。

《哀歌》的创作背景有个传言:72 岁的歌德爱慕并求婚了在浴场邂逅的 17 岁的少女,被少女婉拒,于是写下了这首哀歌。当然,这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谣言。爱克曼的观点是:我相信这种谣传,因为它不仅完全符合歌德硬朗的身体状况,而且完全符合他的创造性的智力和健康活泼的心。

我的观点是,《哀歌》背后的这个故事大概率是真的,原因是歌德的诗歌创作非常看重现实,他对爱克曼的嘱咐中,也反复强调需要从现实中挖掘诗歌——「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瞬间,都有无限的价值,因为它们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这么一首绝妙的悲歌,又怎么会凭空产生而不取材自现实呢?

这是 1823 年的日记,距今已经 200 余年。我不知道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但若是放在当下,耄耋之年的歌德公开且高调地追求妙龄少女,肯定是一件大新闻,且不光彩,放在当时大概率也一样。结合朱光潜译本出版于 1978 年,因为这样的缘故而剔除掉该部分,不意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