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208/N #正念 #育儿 #心理学

读《正念教养》,这是一本育儿书,教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让孩子感觉到被看见,给孩子选择权和表达权,及时给出正反馈。不得不说,做父母真的需要学习,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果生搬硬套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那只会让下一代再次经历你作为孩子时的痛苦。

当然,不是父母也是有收获的,从中可以学到一些与他人相处,或者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比如有一类场景我印象深刻,书中称作「刚性的自我外沿」。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广西人,当他人说到「广西撞死四只鸡」这个梗时,你会认为被攻击,感受到了作为被攻击者的愤怒和痛苦,那是因为你把「广西人」这个标签纳入了「自我」的范畴。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感受呢,可以适当软化「自我外沿」,比如这些标签并不是我,既然这样,于我有何影响呢;也可以向自己提问「他做这件事,是为了让我痛苦吗」,如果答案是否,那就一笑了之——这不过是个玩笑话罢了。
190/N #谬误 #心理学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是一本常见的思维谬误清单,tk 教主推荐,我看了之后觉得还不错,虽然浅显,但生活中很容易陷入一些谬误,有这样的一个清单,时常提醒自己也不错,尤其是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有类似的索引,可以辅助自己更好决策。

促使我读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前段时间和同事在讨论一个数据时,对方说我们陷入了某种思维偏差,经过提醒之后我也意识到了。有意思的是,书中提到了类似的偏差,甚至所举的例子也很相似。

完全地避免思维偏差是奢侈的,这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的脑力去思考,就像卡尼曼提出的快思考和慢思考。大部分的决策我们只需要快思考,但重要决策还是多多注意,不要让自己陷入思维陷阱,也不要用思维陷阱去坑骗别人。自己的工作和决策息息相关,多读点这样的书,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好的。
87/N #心理学

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穷人缺什么?」,高赞回答是:表面上缺资金,本质上缺野心,骨子里缺勇气,改变缺行动力。

粗一看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其实这是很典型的「旁人视角」——考虑重点放在当事人身上,即内在原因,而忽略了外在原因。

「穷人缺什么?」实际可能想问「穷人为什么会穷?」。高赞列出来的穷人特质,自然是没问题的。其实,把这些特质放在普通人甚至富人身上,他们也会变穷,这就是为什么一眼看过去很有道理的原因——因为这他妈就是说「我」啊,打击对象太普遍了。

除了「旁人视角」,我们应该还需考虑「当事人视角」。一个穷人没有变富,自然有自身的各种原因,当然也有外部的原因,例如环境、资源等。就算把一个聪明绝顶、有勇气、有决心的人放在一个没有任何物质资源、人脉资源,看到有人创业就人人喊打的「贫瘠」环境,他会变富有吗?

长者有言在先: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所以,回到这个帖子上,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能单单从一个视角出发,综合来看才能得到更客观的理解。但我们又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对他人失败发表观点时,总喜欢放大当事人的原因;而当自己失败时,又喜欢夸大外部的原因。人啊,就是这样。(注:没有任何贬低原帖及作者的意思。)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