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 友情频道: @weiyexing | 博客: weiyexing.win
150/N #女性主义

《看不见的女性》这本书读了有些时间,一直没读完,今天吃了晚饭后把剩余的部分匆匆过完了。全书说的事情就一个:性别数据缺口很大。大白话就是,占人类一半的女性常常被忽略,很多东西都以男性的标准进行设计。书中各种数据和事实的罗列,的确刷新了不少认知。缩小性别数据缺口确实对每个人都会更好。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生活的社会,性别偏见是无可置疑的。要改变这一现状显然不容易,因为它涉及太多,包含经济、社会、政治、教育等方方面面。但有人在踏出这一步,相信后面会越来越好,一些小的改变在发生,例如 Emoji 在描述一些行为时,同时给出了不同性别的表情。

不过,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数据堆砌生硬,分析反而浅显。一些数据的引用,显得作者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比如引用一些博客用户吐槽的描述,这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134/N #女性主义 #性侵 #家暴

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两个女孩,两种悲剧,性侵与家庭暴力,哪个不是社会性的谋杀?

林奕含的文字,是细腻而残忍的,残忍到把细节再次回忆,然后赤裸裸地写出来:把她的制服裙推到腰际,蝴蝶赶到脚踝,告诉她有他在后面推着,她的身体就可以赶上灵魂。

温良恭俭让,原本代表的是个人之美德,到了李国华这里,却变成了禽兽泄欲之语:温暖的是体液,良莠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是人生。

所谓的「初恋乐园」,多么搞笑,就好像是《进击的巨人》中被放逐到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放逐之地也被称作是乐园,只不过放逐之人要承受失去意识变成巨人的痛苦,然后面临同族的砍杀,或者吃掉同族的人……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来自补习教师李国华恐怖的大手、窒息地插入,以及来自亲朋好友的鄙视。她的自尊是他人的工具,性的禁锢是社会给强暴者的保护伞,两者在手,屡试不爽。
72/N #女性主义 #回忆录

随身携带阅读器真的能读更多。

今天外出,预料到会在外面大半天,于是就把文石 Poke3 揣口袋里了。朋友去忙的时候,我就随手拿出阅读器,翻开盖子直接进入阅读状态,有事情的时候就盖上进入熄屏状态。

今天断断续续俩小时,读完了杨本芬的《我本芬芳》。这是她的「看见女性三重奏」的第三本,第一本是《秋园》,上个月读完,感觉是一本很不错的回忆录,于是便找了其余两本《浮木》《我本芬芳》来读,三本都是几万字的回忆录,很适合闲时阅读。

上一次阅读这种系列是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三本:《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孩的记忆》。法国和中国的女性和家庭,有着巨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源于文化、社会的区别。杨本芬的三重奏,文字虽少,但却读得很沉重。两代女性都是在时代的裹挟下艰难求生,面对社会不公的待遇,以及身边人歧视的眼光,两位女性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让人敬佩。
30/N #女性主义

很早之前,一个女同事给我推荐过一本书叫《厌女》,她说写得很好,极力推荐我看。前段时间比较忙碌,一直搁置。

前几天刷朋友圈,一个老同学发了一本《基层女性》的读后感,我看了下她拍照的内容,似乎和同事介绍的《厌女》为同一类型,于是在下面留言推荐《厌女》。然后我心想,我都没看就推荐,似乎也不够负责,于是趁着这几天封控,翻完了这本书。

所谓「厌女」,可以理解为「女性蔑视」,最普遍的自然是来自男性的「厌女」。本书读下来没有感觉到特别震撼,也许是我没有「厌女」的倾向。不过,我对一个现象倒是很好奇:女性对同性恋的接受度普遍较高;而男性则对同性恋接受度普遍不高,这是为何?

针对这个问题,本书从一个角度解答了我的疑惑: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homosocial)”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厌女症(misogyny)”“同性恋憎恶(homophobia)”互为一体,三要素共同构成性别秩序。这里有三个要点。

(1) 男人之间的纽带,是一种“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
(2) 为了维持男人集团的主体性和优越性,需要将女人“他者化”,视为欲望客体,加以蔑视。这就是“厌女症”。
(3) 为了保证男人集团中每位成员的主体地位,还要严厉清除同性恋。因为同性恋者把同性男人视为欲望对象,会使男人沦为欲望客体,扰乱男人集团的秩序,十分危险。这就是“同性恋憎恶”。

在厌女的男性认知里,男性的价值以同性之间的喝彩来决定,并以此形成一种连带感。战时的强奸就是强化这一连带感,同样的,轮奸也是如此。不要疑惑轮奸时竟能勃起,因为不能勃起才会让人疑惑。

这就进一步解释了男性对同性恋的排外心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1-1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