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 友情频道: @weiyexing | 博客: weiyexing.win
128/N #祭祀 #宗族

关于所谓的团结型社会中的宗族概念,从我自身经历出发,补充一些内容便于理解。

最能体现的便是祭祀。清明的祭祀夸张到可以上热搜,网友们津津乐道那些不要命的祭祀行为,恰恰体现了南方人所看重的宗族、祖先文化。说个不恰当的比喻,祖先大概等同于西方的耶稣。当然,这只是普遍文化氛围,并非人人如此。

清明祭祖时,常常可以看到能追溯数百年的祖坟,例如明代迁至某某地,然后是密密麻麻的人名。说个具体的例子,我们那有个 X 姓祖坟,已经数百年了,葬在山腰,面朝江河,妥妥的风水宝地。氏族的人每年都会定期祭祀,吉时将到,全国各地的人会尽可能赶回来——钱可以不赚,祖不能不拜。届时道路拥堵,水泄不通,车队数千米不见尾,每次都惊动警察、交警来维持交通治安。

每每如此,都会遭到我这类人的痛骂,因为实在影响到我们开车进山钓鱼。
90/N #宗族

一个宗族的兴衰,除了历史的行程外,还与个人的奋斗息息相关。如果家族里出了官员,那这个家族大概率会走上兴旺之路。在古代,士绅及以上阶层,往往会给整个家族带来巨大的利益,他们是当地官员与乡民的中间人,是地方性的非官方「话事人」。

举个例子,我老家有个传说,真假不明,但从很多历史痕迹可以佐证其有一定的真实性。传说很久以前,该地主要以 A 姓为主,后来有个收破烂之类的 B 姓流浪者流落至此,该人略懂风水,觉得此地乃风水宝地。

A 姓居民原不想收留该人,但该人经常以低价收取破烂,且待人和善,也没有在此地落地生根的意思,于是在他提出给他一个边角地方搭棚处理破烂时,居民们也没有反对。

后来,一个女子和他好上,不久便生下了第一个男娃。此后,该女子连续生下九个男娃,外加收养一个男娃,一共十个男娃。

B 姓就此开枝散叶,落地生根。

多年以后,也许是几百年后,该地最大的姓氏已经变成 B 姓,A 姓已经落寞,甚至备受欺负。

我了解过历史,清朝时期,当地 A 姓家族出过两个进士,以及多个不同等级的人物,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 A 姓得以壮大。
89/N #宗族

南方的乡村与北方的乡村有一个有趣的区别:南方单姓村明显多于北方。单姓村多,说明宗族聚集情况比较普遍。

为何有这样的区别呢?此前我和北方的同事讨论过,我认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北方因为战乱多,宗族连续性遭破坏;且面临更频繁的外族骚扰,于是许多贵族搬迁至南方。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大规模的南迁:晋朝「五胡乱华」、唐末「安史之乱」、南宋「靖康之耻」。

二、政治原因:靠近政治中心的北方,氏族很难建立起规模,一旦宗族影响力到达一定程度便被打压。因为宗族是一个稳定而强大的组织,稍有不慎就可能给政权带来威胁。

三、地理原因:北方平而南方山,广阔的平原使得交通相对便捷,人员流动更容易,而南方多山,交通不便,更容易聚集。

四、社会文化等原因:南方环境较安定,宗族连续性好,祠堂普遍,代代相传;农业社会,生产力不足,生产工具落后,需要通力合作,进而促进宗族内部关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