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208/N #正念 #育儿 #心理学
读《正念教养》,这是一本育儿书,教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让孩子感觉到被看见,给孩子选择权和表达权,及时给出正反馈。不得不说,做父母真的需要学习,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果生搬硬套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那只会让下一代再次经历你作为孩子时的痛苦。
当然,不是父母也是有收获的,从中可以学到一些与他人相处,或者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比如有一类场景我印象深刻,书中称作「刚性的自我外沿」。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广西人,当他人说到「广西撞死四只鸡」这个梗时,你会认为被攻击,感受到了作为被攻击者的愤怒和痛苦,那是因为你把「广西人」这个标签纳入了「自我」的范畴。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感受呢,可以适当软化「自我外沿」,比如这些标签并不是我,既然这样,于我有何影响呢;也可以向自己提问「他做这件事,是为了让我痛苦吗」,如果答案是否,那就一笑了之——这不过是个玩笑话罢了。
读《正念教养》,这是一本育儿书,教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让孩子感觉到被看见,给孩子选择权和表达权,及时给出正反馈。不得不说,做父母真的需要学习,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果生搬硬套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那只会让下一代再次经历你作为孩子时的痛苦。
当然,不是父母也是有收获的,从中可以学到一些与他人相处,或者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比如有一类场景我印象深刻,书中称作「刚性的自我外沿」。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广西人,当他人说到「广西撞死四只鸡」这个梗时,你会认为被攻击,感受到了作为被攻击者的愤怒和痛苦,那是因为你把「广西人」这个标签纳入了「自我」的范畴。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感受呢,可以适当软化「自我外沿」,比如这些标签并不是我,既然这样,于我有何影响呢;也可以向自己提问「他做这件事,是为了让我痛苦吗」,如果答案是否,那就一笑了之——这不过是个玩笑话罢了。
157/N #育儿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宝妈吐槽说,家婆要给几个月的宝宝喂蛇胆,应该是用高度白酒泡过然后冲水喂给婴儿,据传可以提高免疫力。
宝妈觉得不靠谱,拒绝了,但是后面家婆还是偷偷喂了,最后孩子出事住院,搞得现在胃口不好,营养不良,到现在几个月了,身高体重和其他人的孩子满月差不多,真是可怜。
我第一反应就是蛇胆里面有寄生虫,白酒没完全杀死,加之婴儿各方面器官还没发育完全,抵抗力很差,然后感染了。
我以为这是个例,然而并不是。前几天去见一个同龄人,他听闻我孩子上个月肺炎住院,于是建议我取蛇胆来给孩子喂一下,我很惊讶,礼貌拒绝了。他的孩子六个多月,体重偏低,不知道是否和这相关。
上一辈人没有基础的医疗常识,选择相信口口相传的经验之道,在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但同龄人依然相信这样的古法,我还是比较惊讶的。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宝妈吐槽说,家婆要给几个月的宝宝喂蛇胆,应该是用高度白酒泡过然后冲水喂给婴儿,据传可以提高免疫力。
宝妈觉得不靠谱,拒绝了,但是后面家婆还是偷偷喂了,最后孩子出事住院,搞得现在胃口不好,营养不良,到现在几个月了,身高体重和其他人的孩子满月差不多,真是可怜。
我第一反应就是蛇胆里面有寄生虫,白酒没完全杀死,加之婴儿各方面器官还没发育完全,抵抗力很差,然后感染了。
我以为这是个例,然而并不是。前几天去见一个同龄人,他听闻我孩子上个月肺炎住院,于是建议我取蛇胆来给孩子喂一下,我很惊讶,礼貌拒绝了。他的孩子六个多月,体重偏低,不知道是否和这相关。
上一辈人没有基础的医疗常识,选择相信口口相传的经验之道,在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但同龄人依然相信这样的古法,我还是比较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