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7/N #删减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说的是苏州已经放开购房资格:非本市户籍的购房者,以家庭为单位,名下无房的,可正常提供材料,审核通过可购买一套住房,无需社保。作为国内比较先进的城市,这样的信号显然是很明确的——房地产真的兜不住了,需要人民为国家接盘。

然而,纵观全国的各大公司,裁员的裁员,倒闭的倒闭,让人民拿什么去接盘?

公司近期在裁员,小道消息已经出来两天了,名单迟迟不下来,大家工作都很懈怠,也产生了不小的恐慌。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上一条新闻,都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说到工作,差不多两百年前,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在书信中说:为糊口工作真是件苦事!将毁掉一切,无论是才华、青春,或是希望,而且工作起来令人生厌,最后只好涂鸦,而不是创作……无论何时,以糊口为目的的工作,注定是乏味的。

另,不要以为删减、敏感词避讳只是中国的传统,俄国也是有的,见《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吐槽:《普罗哈尔钦》中,有些地方被改得面目全非。这些身居要津的先生们甚至连「官员」一词也禁用,天知道是什么原因。最后干脆放弃了这本小说。

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坦诚与反抗!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5
6/N #书信

今天开始读《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选。我一直觉得,书信是很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媒介。它没有小说那样虚构的情节,没有访谈那样带有明显的表现欲,书信有的只是坦诚,有的只是内心的言语,从中很能读出一个人的品格。

在一次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给兄长回复到:人是一个谜。需要解开它,如果你一辈子都在解这个谜,那你就别说浪费了时间。我在研究这个谜,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人……可见,他从少年时期就对「人」充满了兴趣。后续的作品,他也是不断地在反问,剖析自己,作为个体的「人」,到底该如何解答。

今天和领导提了离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或许会读更多的书,或许正好相反,为了谋生而搁置一段时间。和今天读的书很应景,虽然一个人不能单靠面包活着,但首先要保障有充足的面包。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3
5/N #小说

今晚读了一本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朋友推荐时说,当年江歌案出来时,很多人提到了这部小说。于是,本着好奇的心态找来看看。

读完后,发现除了受害者被杀时被关在门外这点之外,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而且,关门者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圣地亚哥的母亲没看到他,只看到拿着刀的维卡里奥兄弟,自然会下意识关门。一个是阻止杀人,一个是阻止自己被杀,怎么能一样呢?

说回这本小说,其实描述了一个因贞洁引发血案的荒诞故事。女主安赫拉被迫和巴亚尔多结婚,但是当晚巴亚尔多发现她并不是处女,于是退婚。安赫拉的两个哥哥无法忍受屈辱,决定要杀了夺去安赫拉贞洁的人。他们高调地宣称要杀死被安赫拉指明的圣地亚哥,但却迟迟不肯动手。他们的高调只是希望有人会来阻止他们,然而并没有。

最终,他们还是动手了,把圣地亚哥这个无辜者残忍地杀害。

至于安赫拉的贞洁到底是谁夺去的,我觉得没有其他人,这只是被意外破坏了处女膜而已,小说里其实有提到一句──两个女伴向她担保,几乎每个女人幼年时都因为某种意外失去了童贞。

小说刻画了维卡里奥两兄弟的丑态,展现了「看客」般的众人,同时讽刺了那个时代对女人贞洁的愚昧心态和极度缺乏的知识。能在区区一百多页讲好这么一个故事,的确很难得,值得一读。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2
4/N #买书记 #魔幻现实主义

节前买的十多本书,今天一起送到了,分别是:《敦煌学概论》《根除惯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形而上学(全2册)》《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福克纳传》《周作人》《莎士比亚戏剧选》《社会契约论》《为权利而斗争》《逻辑哲学论》《宗教的本质》《国学概述》《忏悔录 卢梭》。

迫不及待地开封,内心激动,仿佛回到上学时期玩电子产品的时光。时光流转,兴趣从数码产品变成书籍,不变的还是那激动的心情。简单翻看了下,书籍质量不错,内容也符合自己的期望。这些书足够读一段时间了,接下来要克制住自己那买书的冲动了──也许可以忍到双十一。

今日把读了好几天的两本书一并结了尾:《触摸时代的灵魂:何兆武谈读书》《百年孤独》。虽然此前我曾吐槽《触摸时代的灵魂:何兆武谈读书》这本书「出版社没诚意,把几篇文章安个主题凑成一本书来出版」,但内容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那些对大家们的回忆篇章,以及对时代、对历史的思考。有趣的是,当我把今天商务印书馆送达的《社会契约论》翻开时,译者正是何兆武先生──此前我并不知情。这种偶然真有趣。

《百年孤独》独特的写法,似曾相识,但我知道我此前所看的类似小说,都源于该书。莫言所受影响也很深远,虽然我并没有读过他的小说(一直计划读),不过他在多次演讲中承认了这一点──「看了《百年孤独》,我才发现故事可以这么讲。」我读完后,内心的想法和莫言是一致的。百年的历史,时代的变迁,全部浓缩在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身上,融合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神秘元素,增强了其魔幻色彩。故事性太强了,一旦看进去,很容易沉迷其中,忍不住跟随着一个又一个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探索历史进程。小说最后,回应了开头的古老传说,最后整个家族从大地上消失,仿佛不曾来过。这类结尾和《海上钢琴师》是相似的。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1
3/N #历史

今日中秋和教师节在同一天,晚上给长辈发红包的时候,差点出现了社会性死亡事件──默认选中的是上一次的红包封面:杜蕾斯封面──那是此前我特意领取拿来在群里活跃气氛的。

关于中秋,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记忆,记得最清楚的是小时候的「拜月」。我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反正几个小孩子就拿上几个月饼,在天台摆好,插上几根香,然后过段时间再来看。据大一点的孩子说,在我们离开的间隙,嫦娥的兔子会偷偷吃掉一点点。果然,当我们再去瞧时,的确有被吃掉的痕迹──当然,现在知道那是蚂蚁吃的,不过那个时候年纪小,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每次都会偷偷带月饼去天台给「兔子」吃,感觉很有趣。

今天翻过两本书,一本是《海葵》,已读完,一本是《触摸时代的灵魂:何兆武谈读书》,翻了几篇回忆。《海葵》情节不错,转折也还好,就是动机有点不靠谱,存在很多不确定的事情。据说电视剧也在拍了,叫《消失的孩子》,近年来的推理小说怎么都往小孩身上使劲儿了?

何兆武先生回忆雷海宗先生,「学术的进步本来应该是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物。定于一尊,就不会有学术的进步。」历史上真正的百花齐放似乎都是在中华混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例如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又如民国军阀割据时代各位大家各抒己见。然而到了大一统时代,百花齐放就不复存在了,无一例外地都走上了意识形态灌输的道路……

前不见古人,历史可以复活古人;后不见来者,历史可以预见来者。雷海宗先生说得不错。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0
2/N #买书记

经频道读者推荐,了解到拼多多正在办活动「多多读书月」,据说折扣力度挺大,于是上去看了下,的确挺便宜的,于是购入几本书:《社会契约论》《为权利而斗争》《逻辑哲学论》《宗教的本质》《国学概述》《忏悔录 卢梭》。

吃饭的时候,和 Bank 说最近沉迷文学、哲学、政治以及社会题材,他笑道,说我这是到了务虚的境界,下一步就要进入佛学了。我说这不是务虚,是上了年纪了,才会逐渐对这些永恒的东西感兴趣。

今天中秋前最后一天班,无心工作,于是中途读起了《触摸时代的灵魂:何兆武谈读书》。里面对傅斯年的篇章印象深刻,说傅斯年把心理分析引入了历史研究里,这是当时少见且独创的,让人印象深刻。其中的一次演讲,傅斯年更是剖析了汪精卫如何因被富婆陈壁君以金钱、权势和婚姻牢牢控制,以至于产生了心理扭曲。近期正在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其中的侧重点也是心理剖析。因此,突然对傅斯年的作品产生了兴趣。

除此之外,还读了 Laura 推荐的推理小说《海葵》,剧情有点老套,但还是比较抓人眼球的,一口气看了一半。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09
关于频道:
初衷是「读有所记,思有所痕」,主要记录当日所读,当日所想,比较随性,想到哪写到哪,不一定对,定位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博客,难免错漏,欢迎讨论指正。

📚书影标记:
https://neodb.social/users/[email protected]
💌订阅每月书单:
https://quail.ink/rambling
☕️网页访问:
https://tgchannelblog.pages.dev/

支持 RSS 订阅:https://rsshub.app/telegram/channel/what_to_read_today

友情频道: @weiyexing | 博客: weiyexing.win

🚫 内容谢绝搬运,尤其国内平台,感谢理解。
1/N #魔幻现实

「从长远来看,国家的价值,归根结底还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个人的价值;……一个国家为了要使它的人民成为它手中更为驯服的工具,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终将会发现,弱小的国民毕竟不能成就任何伟业;它为了达到机器的完善而不惜牺牲一切,到头来却将无所获,因为它缺少活力,那活力已然为了机器更加顺利地运转而宁可扼杀掉了。」——约翰·穆勒《论自由》

一次又一次服从性实验的结果表明,这样的一个民族竟然可以被压迫至如此而没有反抗,或者说无法反抗。但,借助现代技术,我们可以看到逐渐出现了许多人的呼声——这三年来,铁锤几乎将所有角落的人都锤了一遍。

多年以后,面对新一轮封锁,张三将会想起新冠期间被隔离在家的那个晚上,父亲向他讲述文化大革命被抄家时,他爷爷说起的三年大饥荒悲惨故事。——马尔克斯·大陆分斯

温水已经发烫[1],有能力有远见的青蛙早已跳出;还有一些,正在等待时机,就差奋力一跃;其余的,试图用低鸣,让水冷静下来。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