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26/N #读书记
国庆假期前,曾立志国庆看完几本书──结果回去后一本书没翻完。恰如上学时期的寒暑假计划。
最近痴迷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陀氏小说暂时放一边。非休闲不读小说。
《现实的社会建构》:读完。挺不错的一本社会学经典著作,社会是人的产物,社会是客观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
《到奴役之路》:读完。粗读一遍,过瘾,再精读一遍,沉思。译者虽有偏激,但需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去看。当下看那个时代,不知道会不会变成当下看未来。
《纳瓦尔宝典》:读完。建议直接去读纳瓦尔的博客以及 Twitter。
《如何高效学习》:读完。说的道理大家都懂,读过的人都以为能做到。但实际上呢?
《为权利而斗争》:在读。权利是什么,为什么要斗争?
《伟大的电影》:读过。休闲读物,看看写影评拿到普利策的人的观影角度。
《死屋手记》:在读。这本完全看不出是陀氏的风格,反正没读下去,大多数是监狱流水帐。我愿称之为监狱琐记。弃读。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1-01
国庆假期前,曾立志国庆看完几本书──结果回去后一本书没翻完。恰如上学时期的寒暑假计划。
最近痴迷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陀氏小说暂时放一边。非休闲不读小说。
《现实的社会建构》:读完。挺不错的一本社会学经典著作,社会是人的产物,社会是客观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
《到奴役之路》:读完。粗读一遍,过瘾,再精读一遍,沉思。译者虽有偏激,但需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去看。当下看那个时代,不知道会不会变成当下看未来。
《纳瓦尔宝典》:读完。建议直接去读纳瓦尔的博客以及 Twitter。
《如何高效学习》:读完。说的道理大家都懂,读过的人都以为能做到。但实际上呢?
《为权利而斗争》:在读。权利是什么,为什么要斗争?
《伟大的电影》:读过。休闲读物,看看写影评拿到普利策的人的观影角度。
《死屋手记》:在读。这本完全看不出是陀氏的风格,反正没读下去,大多数是监狱流水帐。我愿称之为监狱琐记。弃读。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1-01
25/N #权利
前段时间的拼多多读书月,在商务印书馆买进不少书,《为权利而斗争》便是其中之一。薄薄一本册子,每次都读不进去,也许还是太浮躁了。
今日读演讲的第二部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一个人总会面临两个选择:奋起抗争,还是屈从于侵权者。无论他选择什么,都和「牺牲」有所关联——或是为了权利而牺牲和平,或是为了和平而牺牲权利。
他如何选择,取决于他觉得哪种牺牲更能忍受。此前我曾开玩笑道:中国人是很能忍的,学生时代便有许多人觉得「忍」者为酷,于是将「忍」字刻入肌肤之内;长大后,身边遍是忍人,忍忍,这事就过去了,忍忍,一生也就这样了。
回望历史,选择奋起抗争者多为穷人,何也?富人可通过金钱「购买」和平,而穷人面对这笔昂贵的支出,他们宁愿舍弃和平。
略微可悲的是,他们的斗争,并非源于觉醒,而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27
前段时间的拼多多读书月,在商务印书馆买进不少书,《为权利而斗争》便是其中之一。薄薄一本册子,每次都读不进去,也许还是太浮躁了。
今日读演讲的第二部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一个人总会面临两个选择:奋起抗争,还是屈从于侵权者。无论他选择什么,都和「牺牲」有所关联——或是为了权利而牺牲和平,或是为了和平而牺牲权利。
他如何选择,取决于他觉得哪种牺牲更能忍受。此前我曾开玩笑道:中国人是很能忍的,学生时代便有许多人觉得「忍」者为酷,于是将「忍」字刻入肌肤之内;长大后,身边遍是忍人,忍忍,这事就过去了,忍忍,一生也就这样了。
回望历史,选择奋起抗争者多为穷人,何也?富人可通过金钱「购买」和平,而穷人面对这笔昂贵的支出,他们宁愿舍弃和平。
略微可悲的是,他们的斗争,并非源于觉醒,而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27
24/N #平等 #权利
今日继续读《到奴役之路》之迷妄的平等。常常把平等、平均、公平挂在嘴边,然而,失去了自由的平等,那便是毫无价值的平等——奴隶也有平等,谁人想要?
我们需要擦亮眼睛,看看讲述者说的东西是否有必要之条件,切不可抛开其他单提某一项。
正如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中说道:正义环绕着法权,她一手提着天平,以此去衡量法权,一手握有干戈,用之去维护法权。无天平的干戈,是法权赤裸裸的暴力,无干戈的天平,是法权的软弱无能。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24
今日继续读《到奴役之路》之迷妄的平等。常常把平等、平均、公平挂在嘴边,然而,失去了自由的平等,那便是毫无价值的平等——奴隶也有平等,谁人想要?
我们需要擦亮眼睛,看看讲述者说的东西是否有必要之条件,切不可抛开其他单提某一项。
正如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中说道:正义环绕着法权,她一手提着天平,以此去衡量法权,一手握有干戈,用之去维护法权。无天平的干戈,是法权赤裸裸的暴力,无干戈的天平,是法权的软弱无能。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24
23/N #生活
昨晚凌晨四点多才睡。上一次这种状态是贵州转运客车事件时,上上次是李文亮事件时。
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关注得太多,才变得焦虑,而那些改变不了的事情,更倍增无力之感。既然这样,不如丢开它们,专注当下,专注身边事物。
Read books, avoid news.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23
昨晚凌晨四点多才睡。上一次这种状态是贵州转运客车事件时,上上次是李文亮事件时。
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关注得太多,才变得焦虑,而那些改变不了的事情,更倍增无力之感。既然这样,不如丢开它们,专注当下,专注身边事物。
Read books, avoid news.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23
22/N #妙言
《纳瓦尔宝典》这本书的名字是真的俗,但内容也是真的好。我很早就翻过英文版,而中文版也从同事那拿了半月有余,直到今天才翻完──其实一天就读完了,只是自己一直拖着。
区区两百页,拿在手上有点份量,可见中信出版社在纸张上用了心(此处点名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的前半部分我个人觉得很好,阅读时的感觉如同当年读段永平的《段永平投资问答录(商业逻辑篇)》──普通的对话中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
其中有一个观点我不能再赞同了:出租时间是无法达到财富自由的。那些喜欢把时间花在省钱上的人,永远无法致富,把省出来的时间拿来赚钱才是正确的思路。现实中具体的例子就是那些有小农思想的人,往往为了节省几块钱,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他们可能会积攒下一些钱,但永远不会赚到大钱。
用杜琪峰导演的《黑社会》里的话来说就是:古惑仔不用脑,永远都是古惑仔。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22
《纳瓦尔宝典》这本书的名字是真的俗,但内容也是真的好。我很早就翻过英文版,而中文版也从同事那拿了半月有余,直到今天才翻完──其实一天就读完了,只是自己一直拖着。
区区两百页,拿在手上有点份量,可见中信出版社在纸张上用了心(此处点名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的前半部分我个人觉得很好,阅读时的感觉如同当年读段永平的《段永平投资问答录(商业逻辑篇)》──普通的对话中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
其中有一个观点我不能再赞同了:出租时间是无法达到财富自由的。那些喜欢把时间花在省钱上的人,永远无法致富,把省出来的时间拿来赚钱才是正确的思路。现实中具体的例子就是那些有小农思想的人,往往为了节省几块钱,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他们可能会积攒下一些钱,但永远不会赚到大钱。
用杜琪峰导演的《黑社会》里的话来说就是:古惑仔不用脑,永远都是古惑仔。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22
21/N #计划经济
今日读殷海光的《到奴役之路》之第四第五章,这两章努力在论证一个问题:实行计划经济,迟早会走上独裁之路。
我是这么理解的,经济是饭碗,人民的饭碗被控制了,命运也就被控制了。这点可从历史上验证——杨继绳的《墓碑》里曾记录三年大饥荒期间,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被上交并控制,这是造成饥荒的重要原因,也是人民无法反抗的原因之一。
同样,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也是如此。且不谈历史,仅谈近年来的封城所传新闻也可知:因没有食物,女子被迫「食色交易」,不少民众更是下跪求饶……谁能想到,掌握粮食的普通人,竟可以轻松左右他人命运,而且还是在二十一世纪。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8
今日读殷海光的《到奴役之路》之第四第五章,这两章努力在论证一个问题:实行计划经济,迟早会走上独裁之路。
我是这么理解的,经济是饭碗,人民的饭碗被控制了,命运也就被控制了。这点可从历史上验证——杨继绳的《墓碑》里曾记录三年大饥荒期间,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被上交并控制,这是造成饥荒的重要原因,也是人民无法反抗的原因之一。
同样,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也是如此。且不谈历史,仅谈近年来的封城所传新闻也可知:因没有食物,女子被迫「食色交易」,不少民众更是下跪求饶……谁能想到,掌握粮食的普通人,竟可以轻松左右他人命运,而且还是在二十一世纪。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8
20/N #影评
今天读了一本书,叫《伟大的电影》,作者是罗杰·伊伯特,第一位因写影评获得普利策艺术评论奖的人。
顾名思义,这本书写的大多是影史上有名的电影,喜欢看电影的人,看目录时或多或少会看到曾经看过的电影。伊伯特的文字我此前没读过,也不知道他写得如何,因此,我便找了几部我比较喜欢的电影,看看他的影评有无打动我的地方。
所选的电影如下:《2001:太空漫游 1968》、《教父》、《肖申克的救赎》、《沉默的羔羊》。他评论库布里克的这部伟大电影为「一部充满哲思的影片,它并不迎合我们,而是尽力启发我们、拓展我们的视野。」这句评论非常精准到位。虽然这部影片公认是一部哲思影片,但伊伯特更进一步指出库布里克的目的:启发。事实上也是如此,这部电影自筹备到 1968 年上映,从始至终都不是为了迎合观众,当年首映时也引发了众人的不解,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地位。它试图告诉我们「当我们学会思考时,我们才成了真正的人。」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虽然是在讲越狱,但其关注的重点其实是友谊和希望。友谊让大众更能接受,希望则把主题提升上一个台阶。越狱片免不了讨论自由的话题,作为一个自由人,不仅是身体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自由。在我看来,老图书管理员在狱中其实算是一个自由人,反而出狱后不再自由,而他重回自由的方式也很简单──通过死亡获得了自由。
我依稀记得当年第一次看《沉默的羔羊》时的恐怖感受,这种恐怖不是突然的惊吓,而是如凝望深渊时的感受──它什么都没说,它是如此的安静,但它就是这么恐怖。多年以后,我看到《2001:太空漫游 1968》里 HAL 9000 那理性地操控人类命运时,我又想起了这样的感觉。巧的是,霍普金斯对角色的诠释,正好是受到了《2001:太空漫游 1968》中 HAL 9000 的启动──他是一部冷静客观而又聪明绝顶的机器,精于逻辑运算,感情方面却是一片空白。
看了影评后,忍不住又重温了库布里克这部经典老片。昨天,同样重温了雅克·贝克的遗作《洞》。有时候,我宁愿花时间去重读重看这些经典,而不是花在新的不值得的东西上。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6
今天读了一本书,叫《伟大的电影》,作者是罗杰·伊伯特,第一位因写影评获得普利策艺术评论奖的人。
顾名思义,这本书写的大多是影史上有名的电影,喜欢看电影的人,看目录时或多或少会看到曾经看过的电影。伊伯特的文字我此前没读过,也不知道他写得如何,因此,我便找了几部我比较喜欢的电影,看看他的影评有无打动我的地方。
所选的电影如下:《2001:太空漫游 1968》、《教父》、《肖申克的救赎》、《沉默的羔羊》。他评论库布里克的这部伟大电影为「一部充满哲思的影片,它并不迎合我们,而是尽力启发我们、拓展我们的视野。」这句评论非常精准到位。虽然这部影片公认是一部哲思影片,但伊伯特更进一步指出库布里克的目的:启发。事实上也是如此,这部电影自筹备到 1968 年上映,从始至终都不是为了迎合观众,当年首映时也引发了众人的不解,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地位。它试图告诉我们「当我们学会思考时,我们才成了真正的人。」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虽然是在讲越狱,但其关注的重点其实是友谊和希望。友谊让大众更能接受,希望则把主题提升上一个台阶。越狱片免不了讨论自由的话题,作为一个自由人,不仅是身体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自由。在我看来,老图书管理员在狱中其实算是一个自由人,反而出狱后不再自由,而他重回自由的方式也很简单──通过死亡获得了自由。
我依稀记得当年第一次看《沉默的羔羊》时的恐怖感受,这种恐怖不是突然的惊吓,而是如凝望深渊时的感受──它什么都没说,它是如此的安静,但它就是这么恐怖。多年以后,我看到《2001:太空漫游 1968》里 HAL 9000 那理性地操控人类命运时,我又想起了这样的感觉。巧的是,霍普金斯对角色的诠释,正好是受到了《2001:太空漫游 1968》中 HAL 9000 的启动──他是一部冷静客观而又聪明绝顶的机器,精于逻辑运算,感情方面却是一片空白。
看了影评后,忍不住又重温了库布里克这部经典老片。昨天,同样重温了雅克·贝克的遗作《洞》。有时候,我宁愿花时间去重读重看这些经典,而不是花在新的不值得的东西上。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6
19/N #计划
今日周五,工作懈怠,随之翻起了此前没读完的《死屋手记》。这本书和此前读的陀氏的风格大不一样,没有癫狂的心理描写,只有各种各样的监狱人物记录,很像此前看王学泰写的《监狱琐记》。
翻了一会儿,想起上个月在万圣买了一本《纪德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没拆封,打算出来拆下。抽出书架的时候,手感的落差很大──轻型纸!当时买的时候没注意,现在和其他书拿在手上就格外鲜明,过分地轻了。我现在只期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个纸能多待几年,不要那么容易黄掉。
继续读《到奴役之路》第三章之管制计划与自由计划。计划分很多种,有些是为了实现美好的目标,有些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殷海光评论道:俄式「计划教育」,以灌输他们的「主义」为目标,以捧其头目为重心。这类所谓的「计划」,不过计划其名,统治手段其实。
我们要的是自由的计划,不是管制的计划。
其中有一段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描述实在精辟,摘录如下:虽然,「资本主义」一词许多人用来表示过去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一词许多人用来表示未来的社会形式;可是,我们与其说这些名词是用来「说明」我们正在过渡的社会之性质,不如说是用来「隐蔽」我们正在过渡的社会之性质。
类似的,现在许多人拿着老旧东西,冠上「新一代 XX 」就能蒙骗许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4
今日周五,工作懈怠,随之翻起了此前没读完的《死屋手记》。这本书和此前读的陀氏的风格大不一样,没有癫狂的心理描写,只有各种各样的监狱人物记录,很像此前看王学泰写的《监狱琐记》。
翻了一会儿,想起上个月在万圣买了一本《纪德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没拆封,打算出来拆下。抽出书架的时候,手感的落差很大──轻型纸!当时买的时候没注意,现在和其他书拿在手上就格外鲜明,过分地轻了。我现在只期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个纸能多待几年,不要那么容易黄掉。
继续读《到奴役之路》第三章之管制计划与自由计划。计划分很多种,有些是为了实现美好的目标,有些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殷海光评论道:俄式「计划教育」,以灌输他们的「主义」为目标,以捧其头目为重心。这类所谓的「计划」,不过计划其名,统治手段其实。
我们要的是自由的计划,不是管制的计划。
其中有一段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描述实在精辟,摘录如下:虽然,「资本主义」一词许多人用来表示过去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一词许多人用来表示未来的社会形式;可是,我们与其说这些名词是用来「说明」我们正在过渡的社会之性质,不如说是用来「隐蔽」我们正在过渡的社会之性质。
类似的,现在许多人拿着老旧东西,冠上「新一代 XX 」就能蒙骗许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4
18/N #极权主义
晚上重读《到奴役之路》,从第二章之伟大的乌托邦读起。本章花了众多篇幅论述「民主的社会主义,只是上几代人所幻想的乌托邦」。
其中,殷海光在一段论述中说到:一切独裁极权统治,无不或多或少掩饰其现实的丑恶与严酷,把大众的注意力引向理想的未来,而忍受目前的蹂躏。这种「理想主义」不过是高等的愚民术而已。
说大了,国家如此;说小了,企业老板不也如此?通过画大饼,营造美好的未来幻想,一方面获得投资人的融资,另一方面给予员工以期待,并以此压榨员工,这种套路见怪不怪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2
晚上重读《到奴役之路》,从第二章之伟大的乌托邦读起。本章花了众多篇幅论述「民主的社会主义,只是上几代人所幻想的乌托邦」。
其中,殷海光在一段论述中说到:一切独裁极权统治,无不或多或少掩饰其现实的丑恶与严酷,把大众的注意力引向理想的未来,而忍受目前的蹂躏。这种「理想主义」不过是高等的愚民术而已。
说大了,国家如此;说小了,企业老板不也如此?通过画大饼,营造美好的未来幻想,一方面获得投资人的融资,另一方面给予员工以期待,并以此压榨员工,这种套路见怪不怪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2
17/N #莫言
血滴子,据传是清朝雍正所制,一种笠形或钟形的罩子,开口处有钢刀,顶部连着锁链,使用者一手抓住锁链,一手将血滴子抛向敌人,旋转的血滴子便可取人头颅。从这个兵器的英文翻译也可知道其用途:飞行的断头台(The Fly Guillotine)。
现在的很多平台上的发言者,仿佛就是头顶上悬着一个血滴子,有些话是不能说的,一说就没了脑袋。
今天快速翻了《到奴役之路》,非常过瘾,打算快读一遍之后再精读。里面的一些论述,只有结合自身经历才能深深体会。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法制的国家,那个有名的截图「你说起法制我都觉得好笑」并不夸张,国庆的两段经历再次加深了我的这个印象,至于是什么经历,不可言。
说回今天,十年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记得那个时候在中学,铺天盖地的莫言文学,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放的也是他的作品。在此之前,作为一个中学生,完全不认识这个作家。现在想想也正常,莫言作品的风格,教育局如何会让它们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
莫言莫言。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1
血滴子,据传是清朝雍正所制,一种笠形或钟形的罩子,开口处有钢刀,顶部连着锁链,使用者一手抓住锁链,一手将血滴子抛向敌人,旋转的血滴子便可取人头颅。从这个兵器的英文翻译也可知道其用途:飞行的断头台(The Fly Guillotine)。
现在的很多平台上的发言者,仿佛就是头顶上悬着一个血滴子,有些话是不能说的,一说就没了脑袋。
今天快速翻了《到奴役之路》,非常过瘾,打算快读一遍之后再精读。里面的一些论述,只有结合自身经历才能深深体会。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法制的国家,那个有名的截图「你说起法制我都觉得好笑」并不夸张,国庆的两段经历再次加深了我的这个印象,至于是什么经历,不可言。
说回今天,十年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记得那个时候在中学,铺天盖地的莫言文学,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放的也是他的作品。在此之前,作为一个中学生,完全不认识这个作家。现在想想也正常,莫言作品的风格,教育局如何会让它们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
莫言莫言。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11
16/N #读书记
九月公司震荡,有一段时间不想读书,也没心思读书,大多数书都是在震荡前读完的。可见,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做什么都没有效率。
由于打算去看敦煌展,这段时间翻了一些敦煌相关的书籍──如果只是去走马观花,拍游客照,那就辜负了这千年的精魂。
1.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读完。敦煌百年来的主要工作人员采访记录。敦煌有什么?什么人在那里?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2. 《冲击与反响:何兆武谈文化》:读完。整体还行,部分篇章有所启发。主要谈了中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以及带来的反思。
3. 《敦煌学概论》:读完。概论性书籍,讲述了什么是敦煌学,以及为何会有这样的学科。附录所选的《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是一本不错的书。
4.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读完。短小而有力的故事,正如书名所描述的那样,把结局和人物都提前说出来了,依然具备可读性,马尔克斯的写作不止于《百年孤独》。
5. 《百年孤独》:读完。故事很有趣,可惜看晚了。
6. 《触摸时代的灵魂:何兆武谈读书》:读完。之前说这套书不太行,读完后其实感觉还可以。
7. 《海葵》:读完。情节还不错的推理小说,就是人物动机还牵强。
8.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完。打开了陀氏的大门,这本书无疑值得再读一次。
9. 《通往奴役之路》:在读。在这个挂横幅宣传「勤做核酸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读一读这本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版本翻译比较粗糙,打算先读殷海光版本的《通往奴役之路》。
10. 《死屋手记》:在读。陀氏的西伯利亚苦役小说,有种在读王学泰《监狱琐记》的感觉。
11.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在读。陀氏书信选,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陀氏。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02
九月公司震荡,有一段时间不想读书,也没心思读书,大多数书都是在震荡前读完的。可见,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做什么都没有效率。
由于打算去看敦煌展,这段时间翻了一些敦煌相关的书籍──如果只是去走马观花,拍游客照,那就辜负了这千年的精魂。
1.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读完。敦煌百年来的主要工作人员采访记录。敦煌有什么?什么人在那里?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2. 《冲击与反响:何兆武谈文化》:读完。整体还行,部分篇章有所启发。主要谈了中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以及带来的反思。
3. 《敦煌学概论》:读完。概论性书籍,讲述了什么是敦煌学,以及为何会有这样的学科。附录所选的《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是一本不错的书。
4.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读完。短小而有力的故事,正如书名所描述的那样,把结局和人物都提前说出来了,依然具备可读性,马尔克斯的写作不止于《百年孤独》。
5. 《百年孤独》:读完。故事很有趣,可惜看晚了。
6. 《触摸时代的灵魂:何兆武谈读书》:读完。之前说这套书不太行,读完后其实感觉还可以。
7. 《海葵》:读完。情节还不错的推理小说,就是人物动机还牵强。
8.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完。打开了陀氏的大门,这本书无疑值得再读一次。
9. 《通往奴役之路》:在读。在这个挂横幅宣传「勤做核酸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读一读这本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版本翻译比较粗糙,打算先读殷海光版本的《通往奴役之路》。
10. 《死屋手记》:在读。陀氏的西伯利亚苦役小说,有种在读王学泰《监狱琐记》的感觉。
11.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在读。陀氏书信选,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陀氏。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10-02
15/N #翻译
今天打开标记「想读」已久的《通往奴役之路》。花了点时间看了导言、序言、引言,终于进入第一章。但我看了一会儿就发觉不对劲儿,翻译非常生硬,而且不知所云。以往我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但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我觉得自己「读不懂」的概率很小,那肯定就是翻译的问题了。
于是检索了下,果然,网上对 1997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明毅、冯兴元翻译的《通往奴役之路》意见颇大。有趣的是,现在能搜出来的也就这个版本。稍微做了下检索工作,推荐比较多的是 2009 年台大出版中心殷海光翻译的《到奴役之路》。我找到同样一段对比如下:
王明毅、冯兴元翻译:
新的人生观随着商业从意大利北部的商业城市传到西部和北部,通过法国和德国西南部传到低地国家和不列颠诸岛,坚实地扎根于没有受到专制政治势力压抑的地方。在低地国家和不列颠,它长期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第一次有机会自由生长,成为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而正是从那里,在 17 世纪后期和 18 世纪,它再次以充分发展了的形式开始传到西方和东方,传到新大陆,传到欧洲大陆的中部,在那里,毁灭性的战争和政治上的压迫严重地压制了类似发展较早的开端。
殷海光翻译:
这种由商业而引起的新生活观,在没有专制的政治力量来阻抑它的地方,便根深蒂固起来。(此处最关紧要——海光)在低地国家和不列颠,这种新的生活观在一个长时期之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首次得有机会自由成长,而且变成这些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生活之基础。而且,自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以来,这种新的生活观,又从这些国家以更较充分发展了的形式向西与东扩张,扩张到新大陆,扩张到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区。可是,在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区,时常发生战乱,并且有强大的政治压力存在;这使得与英国相似的自由果实不能早早成长。
对比之下,前者简直如机器翻译一般,生硬且不连贯,完全看不懂。不过这个版本的导言写得还不错,作者是韦森,韦森并非译者。
后者则顺畅许多,可见对原文的理解已经很深刻,殷海光先生还时不时逗趣地加入自己的评价,如「此处最关紧要」。但是,殷海光版本也有缺点,那就是原书的部分章节没有翻译。
我决定先看殷海光版本,回头翻翻王明毅、冯兴元版本。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28
今天打开标记「想读」已久的《通往奴役之路》。花了点时间看了导言、序言、引言,终于进入第一章。但我看了一会儿就发觉不对劲儿,翻译非常生硬,而且不知所云。以往我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但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我觉得自己「读不懂」的概率很小,那肯定就是翻译的问题了。
于是检索了下,果然,网上对 1997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明毅、冯兴元翻译的《通往奴役之路》意见颇大。有趣的是,现在能搜出来的也就这个版本。稍微做了下检索工作,推荐比较多的是 2009 年台大出版中心殷海光翻译的《到奴役之路》。我找到同样一段对比如下:
王明毅、冯兴元翻译:
新的人生观随着商业从意大利北部的商业城市传到西部和北部,通过法国和德国西南部传到低地国家和不列颠诸岛,坚实地扎根于没有受到专制政治势力压抑的地方。在低地国家和不列颠,它长期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第一次有机会自由生长,成为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而正是从那里,在 17 世纪后期和 18 世纪,它再次以充分发展了的形式开始传到西方和东方,传到新大陆,传到欧洲大陆的中部,在那里,毁灭性的战争和政治上的压迫严重地压制了类似发展较早的开端。
殷海光翻译:
这种由商业而引起的新生活观,在没有专制的政治力量来阻抑它的地方,便根深蒂固起来。(此处最关紧要——海光)在低地国家和不列颠,这种新的生活观在一个长时期之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首次得有机会自由成长,而且变成这些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生活之基础。而且,自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以来,这种新的生活观,又从这些国家以更较充分发展了的形式向西与东扩张,扩张到新大陆,扩张到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区。可是,在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区,时常发生战乱,并且有强大的政治压力存在;这使得与英国相似的自由果实不能早早成长。
对比之下,前者简直如机器翻译一般,生硬且不连贯,完全看不懂。不过这个版本的导言写得还不错,作者是韦森,韦森并非译者。
后者则顺畅许多,可见对原文的理解已经很深刻,殷海光先生还时不时逗趣地加入自己的评价,如「此处最关紧要」。但是,殷海光版本也有缺点,那就是原书的部分章节没有翻译。
我决定先看殷海光版本,回头翻翻王明毅、冯兴元版本。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28
14/N #敦煌
今天读完了《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还不错的一本书,对敦煌历年来敦煌工作人员的经历、心路历程的整理。有专家,有画家,有文物保护者,有讲解员,各式各样的人。时代在流转,人物也在流转。
其中的卷二讲的是民族的阵痛,即敦煌被破坏和盗取的历史,有部分内容和《敦煌学概论》中吻合:伯希和、斯坦因等人盗取了大量的经书运送到国外。从文物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段让人伤心的历史,但这也机缘巧合让很多人认识敦煌并真正去重视敦煌,其中就包含常书鸿,后来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
书中也提到了向达,敦煌学的权威学者。当年他在敦煌时,张大千等一些画家已经在那边了,而张大千作为画家,行事颇为「艺术」,不仅直接在原来的壁画上补充,甚至还因为喜爱北魏、隋唐的壁画,而将表面的宋代壁画砍去……这当然引起了向达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快,后面经过他人的「调和」才停止此类行为——张大千离开敦煌时几乎是被赶走的。
书中人物,仿佛就像受到敦煌千年的召唤一般,为了敦煌一往无前,奉献自己的一生。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百年时间,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一些较为年老的工作人员篇章中,多次出现「文革」的经历,但都一笔带过,没有展开。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代被破坏的文物数量,没准比外国盗取的还要多……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陈寅恪这句话放在不同的时代都没错。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27
今天读完了《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还不错的一本书,对敦煌历年来敦煌工作人员的经历、心路历程的整理。有专家,有画家,有文物保护者,有讲解员,各式各样的人。时代在流转,人物也在流转。
其中的卷二讲的是民族的阵痛,即敦煌被破坏和盗取的历史,有部分内容和《敦煌学概论》中吻合:伯希和、斯坦因等人盗取了大量的经书运送到国外。从文物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段让人伤心的历史,但这也机缘巧合让很多人认识敦煌并真正去重视敦煌,其中就包含常书鸿,后来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
书中也提到了向达,敦煌学的权威学者。当年他在敦煌时,张大千等一些画家已经在那边了,而张大千作为画家,行事颇为「艺术」,不仅直接在原来的壁画上补充,甚至还因为喜爱北魏、隋唐的壁画,而将表面的宋代壁画砍去……这当然引起了向达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快,后面经过他人的「调和」才停止此类行为——张大千离开敦煌时几乎是被赶走的。
书中人物,仿佛就像受到敦煌千年的召唤一般,为了敦煌一往无前,奉献自己的一生。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百年时间,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一些较为年老的工作人员篇章中,多次出现「文革」的经历,但都一笔带过,没有展开。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代被破坏的文物数量,没准比外国盗取的还要多……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陈寅恪这句话放在不同的时代都没错。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27
13/N #魔幻现实 #隐喻
今晚读《冲击与反响:何兆武谈文化》。书中有一篇原载于《学术月刊》 1987 年第 3 期,名为《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其中一段为「中外共有的一点是,在紧急状态(例如战争)需要时,个人权利是要受到侵犯或限制的。只不过,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特殊性,非常状态的东西反倒成了常态而已。统治者是惯于用各种紧急需要为借口,实际上是在限制或剥夺人民的生命权和自由权的。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
此时此刻读到这一段,很有代入感。这种文章,这类描述,在当下想必是不可能存在的了。
早上在频道写了两条推送,内容大致如下:
这其实是我想的一个隐喻,一个当下官方对人民,以及人民对政府期待的隐喻。
昨晚很早就关灯睡觉了,躺下时忽然构思出这个内容,很想爬起来记录,但最后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早上醒来后,我想起昨晚有过一个思考,但是具体是什么已经忘了。在车上时,刷了一下新闻又想起来了——经过思考的东西很容易想起,又或者是新闻的现实唤醒了记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23
今晚读《冲击与反响:何兆武谈文化》。书中有一篇原载于《学术月刊》 1987 年第 3 期,名为《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其中一段为「中外共有的一点是,在紧急状态(例如战争)需要时,个人权利是要受到侵犯或限制的。只不过,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特殊性,非常状态的东西反倒成了常态而已。统治者是惯于用各种紧急需要为借口,实际上是在限制或剥夺人民的生命权和自由权的。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
此时此刻读到这一段,很有代入感。这种文章,这类描述,在当下想必是不可能存在的了。
早上在频道写了两条推送,内容大致如下:
学生时代写作业,避免不了写错字,此时会有两种常用的处理方法:一种是用修正液掩盖,在上面继续写。修正液的好处是方便,缺点是痕迹太明显,斑斑点点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另一种是用小刀刮掉错字,或是胶带粘掉,属于物理消除。刮掉(粘掉)的好处是痕迹不明显,技术好的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仿佛没有写错过一样。缺点是成本比较大,技术要求高,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弄破纸张,因小失大。
当然还有另外两种不常用的方式:一个是直接把整张纸换掉,另一个是直接划掉错误的地方,在旁边继续写。负责人的老师一般会让大家用后一种方式,这样可以看到学生的思考过程,便于纠正。
可是,作为学生的我们,怎么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写错了之后,内心想的只是想尽办法掩藏,尽量避免让老师知道──也许是为了维护自尊,怕「智商不够」带来的错误被发现。
这其实是我想的一个隐喻,一个当下官方对人民,以及人民对政府期待的隐喻。
昨晚很早就关灯睡觉了,躺下时忽然构思出这个内容,很想爬起来记录,但最后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早上醒来后,我想起昨晚有过一个思考,但是具体是什么已经忘了。在车上时,刷了一下新闻又想起来了——经过思考的东西很容易想起,又或者是新闻的现实唤醒了记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23
12/N #敦煌
今日读完《敦煌学概论》。所谓概论,就是从大大方向简单说明敦煌学是什么,讲些什么。从这个方面来看,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对打开「敦煌」这个新领域有帮助。
读到最后,是作者姜亮夫的《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节录),文采极佳,有点惊喜。例如写敦煌周边——「疏勒河横过敦煌的背面,经玉门关,集为哈拉湖。」又如,写莫高窟的张大千氏编号一五一洞——「在此大洞甬道之北,距地三尺处,有一宽二尺五寸、高约四尺之甬道,后即一复洞,洞长宽均为九尺五寸,边高六尺五寸,中高九尺三寸。洞内四壁皆画,一幅画男女像各一,其衣饰极为别致,为千佛洞中极罕见之作品。……自宋时封闭后,逃避的僧人,大概一去不复回,后人也不复知有此复洞,更不知复洞中有这样多而且精的不世之宝。」
动词之运用,长短句之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跃然纸上。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21
今日读完《敦煌学概论》。所谓概论,就是从大大方向简单说明敦煌学是什么,讲些什么。从这个方面来看,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对打开「敦煌」这个新领域有帮助。
读到最后,是作者姜亮夫的《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节录),文采极佳,有点惊喜。例如写敦煌周边——「疏勒河横过敦煌的背面,经玉门关,集为哈拉湖。」又如,写莫高窟的张大千氏编号一五一洞——「在此大洞甬道之北,距地三尺处,有一宽二尺五寸、高约四尺之甬道,后即一复洞,洞长宽均为九尺五寸,边高六尺五寸,中高九尺三寸。洞内四壁皆画,一幅画男女像各一,其衣饰极为别致,为千佛洞中极罕见之作品。……自宋时封闭后,逃避的僧人,大概一去不复回,后人也不复知有此复洞,更不知复洞中有这样多而且精的不世之宝。」
动词之运用,长短句之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跃然纸上。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21
11/N #敦煌 #文化
读《敦煌学概论》之艺术内容简介。中国画始终是线条画,印度画始终是晕染法。敦煌的壁画多以线条为基础,是中国的方法,但内容题材多是来源于印度。
在唐代,印度的大量东西进入中国以后,就被中国化了。这让我想起此前看余光中的《翻译乃大道》,其中也有一篇「论中文之西化」,其中也提到:「印度凭借宗教影响了中文两千年之久,许多字眼都是来自佛教,例如菩萨、罗汉等。与英文影响不同的是,佛教传入时,中国文化正当盛期,有足够的力量加以吸收;民初以来,英文借助大量翻译、编入基础教育科目等渗入,加之中国文化式微,对英文的吸收遂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现象。前者影响止于词汇,后者已渗入文法。」
对此,余光中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前者止于表皮,后者已达周身关节。不过,回想数千年以来,中国文化的确曾被多次入侵,元、清时期更是颠覆了中原政权,但尽管如此,中国文化依旧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没有被替代,而且还将其他文化吸收并融合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9
读《敦煌学概论》之艺术内容简介。中国画始终是线条画,印度画始终是晕染法。敦煌的壁画多以线条为基础,是中国的方法,但内容题材多是来源于印度。
在唐代,印度的大量东西进入中国以后,就被中国化了。这让我想起此前看余光中的《翻译乃大道》,其中也有一篇「论中文之西化」,其中也提到:「印度凭借宗教影响了中文两千年之久,许多字眼都是来自佛教,例如菩萨、罗汉等。与英文影响不同的是,佛教传入时,中国文化正当盛期,有足够的力量加以吸收;民初以来,英文借助大量翻译、编入基础教育科目等渗入,加之中国文化式微,对英文的吸收遂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现象。前者影响止于词汇,后者已渗入文法。」
对此,余光中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前者止于表皮,后者已达周身关节。不过,回想数千年以来,中国文化的确曾被多次入侵,元、清时期更是颠覆了中原政权,但尽管如此,中国文化依旧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没有被替代,而且还将其他文化吸收并融合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9
10/N #敦煌 #魔幻现实
吴哥窟这个名字,以前我一直误以为和莫高窟在同一个地方。今天才知道这是柬埔寨的一个神庙建筑群,但并不是「窟」,译名算是误译。另外,吴雨霏的同名粤语歌曲还挺好听的。
说到莫高窟,想起之前买了一本《敦煌学概论》,于是拿出来翻翻。此前在《触摸时代的灵魂:何兆武谈读书》中的缅怀向达先生篇章里,罗常培先生就说过:「治中西交通史(现称中西文化交流史)就必须精通敦煌学,其中的权威就是向达先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研究敦煌学的有三个人:王重民、向达、姜亮夫。前两个是公费留学巴黎,后者是自费去的。这本《敦煌学概论》就是姜亮夫所写。他们为啥都去巴黎呢,我想是因为此前欧洲掳掠了许多敦煌的历史文物,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
此前我以为敦煌所存大多是佛教的东西,例如雕塑、壁画等,但是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后,我才感到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敦煌因为地理和环境的因素,留存了儒家、道家、佛教许多宝贵的材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学作品、语言材料、史地材料以及科技材料(医学、日历)。
记录一些我印象深刻的:
1. 敦煌学与艺术之联系:当年有学生问《木兰词》中的「对镜贴花黄」怎么个讲法?姜亮夫先生从《敦煌图录》里看出,说唐末五代的妇女喜欢剪些花鸟贴在脸上。
2. 敦煌所藏佛经可能是最早的译本,因为它把原文录上了。大多经卷始于魏晋时期,终于五代末期。
3. 敦煌《道德经》主要是河上公注本。后汉以来,主要流传两种注本:一是王弼注本,讲理论,读书人看的;一是河上公注本,道士看的。
4. 《道德经》卷子的纸非常讲究,在敦煌卷子里是第一等纸。唐代书写的纸大体有两种,一种比较高级,叫硬黄纸,另一种叫楮白纸。
5. 《史记》曾说《道德经》五千言,后人就特别追求五千言,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卷子多达五千三百字,有些少的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字,如果是后者,几乎可以肯定是河上公注本。
6. 敦煌的儒家经典保存了唐代以前的古注,很宝贵。现在流传的多是唐人以至宋人修改的东西。
7. 发现的《史记》、《汉书》卷子,同今本出入很大。我想起此前看到的《竹书纪年》的记录,同样和《史记》出入很大。
下午看到贵州高速客车事故,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很难说自己是愤怒,还是无奈,还是无力,总之就是塞得不行,正如网友所评价的那样:「任何人都无法确保自己不会在那辆凌晨转移到客车上。」
读了大半本书,才逐渐使我从情绪中走出来。
死亡客车,勿忘国耻。他妈的……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8
吴哥窟这个名字,以前我一直误以为和莫高窟在同一个地方。今天才知道这是柬埔寨的一个神庙建筑群,但并不是「窟」,译名算是误译。另外,吴雨霏的同名粤语歌曲还挺好听的。
说到莫高窟,想起之前买了一本《敦煌学概论》,于是拿出来翻翻。此前在《触摸时代的灵魂:何兆武谈读书》中的缅怀向达先生篇章里,罗常培先生就说过:「治中西交通史(现称中西文化交流史)就必须精通敦煌学,其中的权威就是向达先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研究敦煌学的有三个人:王重民、向达、姜亮夫。前两个是公费留学巴黎,后者是自费去的。这本《敦煌学概论》就是姜亮夫所写。他们为啥都去巴黎呢,我想是因为此前欧洲掳掠了许多敦煌的历史文物,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
此前我以为敦煌所存大多是佛教的东西,例如雕塑、壁画等,但是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后,我才感到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敦煌因为地理和环境的因素,留存了儒家、道家、佛教许多宝贵的材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文学作品、语言材料、史地材料以及科技材料(医学、日历)。
记录一些我印象深刻的:
1. 敦煌学与艺术之联系:当年有学生问《木兰词》中的「对镜贴花黄」怎么个讲法?姜亮夫先生从《敦煌图录》里看出,说唐末五代的妇女喜欢剪些花鸟贴在脸上。
2. 敦煌所藏佛经可能是最早的译本,因为它把原文录上了。大多经卷始于魏晋时期,终于五代末期。
3. 敦煌《道德经》主要是河上公注本。后汉以来,主要流传两种注本:一是王弼注本,讲理论,读书人看的;一是河上公注本,道士看的。
4. 《道德经》卷子的纸非常讲究,在敦煌卷子里是第一等纸。唐代书写的纸大体有两种,一种比较高级,叫硬黄纸,另一种叫楮白纸。
5. 《史记》曾说《道德经》五千言,后人就特别追求五千言,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卷子多达五千三百字,有些少的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字,如果是后者,几乎可以肯定是河上公注本。
6. 敦煌的儒家经典保存了唐代以前的古注,很宝贵。现在流传的多是唐人以至宋人修改的东西。
7. 发现的《史记》、《汉书》卷子,同今本出入很大。我想起此前看到的《竹书纪年》的记录,同样和《史记》出入很大。
下午看到贵州高速客车事故,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很难说自己是愤怒,还是无奈,还是无力,总之就是塞得不行,正如网友所评价的那样:「任何人都无法确保自己不会在那辆凌晨转移到客车上。」
读了大半本书,才逐渐使我从情绪中走出来。
死亡客车,勿忘国耻。他妈的……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8
9/N #买书记 #万圣书园
今天和老朋友 Frank 相约聚一聚,地点就定在万圣书园。
上午的万圣书园人不多,寥寥几个人站着看书,几个店员忙着装点摆放书籍。我入门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八月的排行榜,八月和七月的书籍差不多;第二件事去到进门左侧的建议阅读角落,看看摆放了哪些书籍──我一直觉得这是万圣最值得待的地方。
今天的推荐阅读所摆放的主要是俄国文学、第三帝国书籍以及反乌托邦经典,其中「反乌托邦三部曲」《一九八四》《我们》《美丽新世界》常驻该角落。
乔治·奥威尔除了经典著作《一九八四》之外,他写的书评也不错。书架上摆了几本《奥威尔书评全集》,我打开翻了翻,他写的许多书都没看过,找了几个了解的,如他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小说中写到「……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非常精彩的体验……这里有一个你一直知道存在的精神家园,但你从来没有想到它会存在小说的领域里。小说带给读者的感受是:他知道我的秘密想法,他写的就是我。」又如他评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写到:「当下,『一个恐怖的结局胜过没有结局的恐怖』占了上风。我们要对抗喊出这句口号的人,我们不应该小觑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感上的煽动力。」
在占据大半个书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旁,我看到一本《纪德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好奇打开样书看了下,写得很不错,打算买下。工作人员帮我找塑封的书,翻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于是抬头问我是不是拿错架子了──一般塑封的书都放在样书对应书架下的柜子。我回答说应该没有拿错,因为都是讲陀氏的。她又看了下书名,说纪德不是俄国的,应该是法国的,于是在隔壁的法国文学书柜继续找,一顿折腾后还真找到了。──我感慨,工作人员对各国文学作家真是如数家珍,若是我来面试工作人员估计都通过不了。
最后……又是买书的一天。万圣的书不便宜,但我转念一想,就当是略尽绵薄之力,帮助其能够继续运营,心也就没那么痛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7
今天和老朋友 Frank 相约聚一聚,地点就定在万圣书园。
上午的万圣书园人不多,寥寥几个人站着看书,几个店员忙着装点摆放书籍。我入门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八月的排行榜,八月和七月的书籍差不多;第二件事去到进门左侧的建议阅读角落,看看摆放了哪些书籍──我一直觉得这是万圣最值得待的地方。
今天的推荐阅读所摆放的主要是俄国文学、第三帝国书籍以及反乌托邦经典,其中「反乌托邦三部曲」《一九八四》《我们》《美丽新世界》常驻该角落。
乔治·奥威尔除了经典著作《一九八四》之外,他写的书评也不错。书架上摆了几本《奥威尔书评全集》,我打开翻了翻,他写的许多书都没看过,找了几个了解的,如他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小说中写到「……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非常精彩的体验……这里有一个你一直知道存在的精神家园,但你从来没有想到它会存在小说的领域里。小说带给读者的感受是:他知道我的秘密想法,他写的就是我。」又如他评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写到:「当下,『一个恐怖的结局胜过没有结局的恐怖』占了上风。我们要对抗喊出这句口号的人,我们不应该小觑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感上的煽动力。」
在占据大半个书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旁,我看到一本《纪德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好奇打开样书看了下,写得很不错,打算买下。工作人员帮我找塑封的书,翻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于是抬头问我是不是拿错架子了──一般塑封的书都放在样书对应书架下的柜子。我回答说应该没有拿错,因为都是讲陀氏的。她又看了下书名,说纪德不是俄国的,应该是法国的,于是在隔壁的法国文学书柜继续找,一顿折腾后还真找到了。──我感慨,工作人员对各国文学作家真是如数家珍,若是我来面试工作人员估计都通过不了。
最后……又是买书的一天。万圣的书不便宜,但我转念一想,就当是略尽绵薄之力,帮助其能够继续运营,心也就没那么痛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7
8/N #政治
何兆武在《冲击与反响:何兆武谈文化》中提到:不能用强调特殊性来否定普遍性,普遍性应是第一位,特殊性是第二位。近代化是一条共同的道路,并不存在说走哪国的路,尽管各个民族有各自的特色。
他指的当然是中国近代史的各项运动,洋务运动也好,百日维新也罢,当时吵得很凶的其中之一就是到底该如何定性这项运动。这样的艰难决策同样也出现在百年后的改革开放上,亦或是更早的「姓社还是姓资」站队上。《邓小平时代》里,有几处讲述了邓小平如何处理这些敏感的定位问题:一处是对经济特区的称呼上,强调其是「经济」特区而非「政治」特区,但其实特区依然享受许多政治上的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也在带动经济上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另一处是改革开放的「姓资」问题,他着重强调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中国依然是社会主义,而非走资本主义路线,从而堵住许多保守派的嘴,让大刀阔斧的改革得以进行。
晚上读了一会儿《死屋手记》。其中,总序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出了深刻的概述,很契合我的观点:一、陀氏的小说,是思想的小说,是剖视人性的小说,故事和情节只是他借以使人物和事件活动起来的要素而已;二、小说人物的自我意识是对话化的,通过对话将自我意识外延,与其他的人物产生联系,甚至与读者产生联系,以至于读完陀氏的小说,脑海里总会回响其人物的自白或者对话来,久久不能散去。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6
何兆武在《冲击与反响:何兆武谈文化》中提到:不能用强调特殊性来否定普遍性,普遍性应是第一位,特殊性是第二位。近代化是一条共同的道路,并不存在说走哪国的路,尽管各个民族有各自的特色。
他指的当然是中国近代史的各项运动,洋务运动也好,百日维新也罢,当时吵得很凶的其中之一就是到底该如何定性这项运动。这样的艰难决策同样也出现在百年后的改革开放上,亦或是更早的「姓社还是姓资」站队上。《邓小平时代》里,有几处讲述了邓小平如何处理这些敏感的定位问题:一处是对经济特区的称呼上,强调其是「经济」特区而非「政治」特区,但其实特区依然享受许多政治上的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也在带动经济上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另一处是改革开放的「姓资」问题,他着重强调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中国依然是社会主义,而非走资本主义路线,从而堵住许多保守派的嘴,让大刀阔斧的改革得以进行。
晚上读了一会儿《死屋手记》。其中,总序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出了深刻的概述,很契合我的观点:一、陀氏的小说,是思想的小说,是剖视人性的小说,故事和情节只是他借以使人物和事件活动起来的要素而已;二、小说人物的自我意识是对话化的,通过对话将自我意识外延,与其他的人物产生联系,甚至与读者产生联系,以至于读完陀氏的小说,脑海里总会回响其人物的自白或者对话来,久久不能散去。
https://weiyexing.noto.so/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