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146/N #张爱玲 #土地改革 #隐喻

此前没有完整读过张爱玲的作品,印象里她是写都市言情小说的,这种刻板印象,似乎是在某种教育氛围下形成的。《秧歌》是我读的第一本,光是这一本,就足以颠覆我对她的认识。

读这本小说,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写作时间为 1955 年,背景是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小说开头以极其细腻优美的文字描写农村景色以及风俗习惯,其后随着主要人物登场,张爱玲的洞察力逐渐体现,政治上的预见准确而深刻,不输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胡适的评价很是恰当:

此书从头到尾写的是“饥饿”,——书名大可以题作“饿”字,——写的真细致,忠厚,可以说是写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近年我读的中国文艺作品,此书当然是最好的了。——胡适于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五日致信张爱玲
138/N #社会学 #历史 #土地改革

《金翼》这本书止于 1941 年,虽然遭受战火的侵袭,但黄家依然是当地显赫的家族,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家族,在十年后的土地改革会发生什么。

借助林耀华的学生庄孔韶的著作《银翅》,印证了我的猜测——那座乡里瞩目的金翼之家,被贴上了封条,黄家全部人员被扫地出门。四哥(志司)因前几年大量购入土地、放高利贷、强暴乡里妇女,被定为恶霸地主。

四哥的形象,在《金翼》里是好学且自律的,是精明的商人,是关键时刻撑起家族生意的顶梁柱,但到了实地调查的《银翅》中,他变成了固执己见、欺瞒合伙人、强暴妇女的恶人。在北平读书的小哥,很早就知悉了共产党在北方的土地改革以及这股新势力的风格,立马写信告知四哥放弃买田购地,但四哥置若罔闻,最终被处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