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165/N #社会学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清末四大疑案之一,历时三年,因此案而被革职官员达十几位。
这个案子集中地反映了清代官场的运作,以及中国人的脸面运作,是很好的社会学研究材料。我认为,这个案子和叫魂案一样,非常适合研究分析,能够出一本不亚于孔飞力的《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社会学书籍。
翟学伟在《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中引用并就脸面的维度进行分析:
1. 县官刘锡彤,因为举人杨乃武曾多次让他下不了台,于是趁该案要置他于死地,不惜制造伪证。
2. 冤案被上访到京城,十八位京官联名上奏皇太后,不是因为他们正直,而是因为这漏洞百出的案子事关两浙士林的声誉,给浙江读书人脸上抹黑。
3. 十八位京官上奏复审,官告官,太不像话,于是对外宣称他们是士绅,朝廷听取「士绅」意见,这样就能挽回朝廷面子了。
4. 冤案破了,但杨乃武的举人身份不予恢复,因为其举人身份是同治皇帝革去的,如果恢复,那就说明皇帝错了,皇帝怎么会错呢?
5. 此案的两个受害者杨乃武、小白菜,最后都被杖责,虽然朝廷命官判案不对,但他们就没有错吗?如果两人恪守男德女德,就没有这回事了,所以还是得罚。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清末四大疑案之一,历时三年,因此案而被革职官员达十几位。
这个案子集中地反映了清代官场的运作,以及中国人的脸面运作,是很好的社会学研究材料。我认为,这个案子和叫魂案一样,非常适合研究分析,能够出一本不亚于孔飞力的《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社会学书籍。
翟学伟在《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中引用并就脸面的维度进行分析:
1. 县官刘锡彤,因为举人杨乃武曾多次让他下不了台,于是趁该案要置他于死地,不惜制造伪证。
2. 冤案被上访到京城,十八位京官联名上奏皇太后,不是因为他们正直,而是因为这漏洞百出的案子事关两浙士林的声誉,给浙江读书人脸上抹黑。
3. 十八位京官上奏复审,官告官,太不像话,于是对外宣称他们是士绅,朝廷听取「士绅」意见,这样就能挽回朝廷面子了。
4. 冤案破了,但杨乃武的举人身份不予恢复,因为其举人身份是同治皇帝革去的,如果恢复,那就说明皇帝错了,皇帝怎么会错呢?
5. 此案的两个受害者杨乃武、小白菜,最后都被杖责,虽然朝廷命官判案不对,但他们就没有错吗?如果两人恪守男德女德,就没有这回事了,所以还是得罚。
138/N #社会学 #历史 #土地改革
《金翼》这本书止于 1941 年,虽然遭受战火的侵袭,但黄家依然是当地显赫的家族,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家族,在十年后的土地改革会发生什么。
借助林耀华的学生庄孔韶的著作《银翅》,印证了我的猜测——那座乡里瞩目的金翼之家,被贴上了封条,黄家全部人员被扫地出门。四哥(志司)因前几年大量购入土地、放高利贷、强暴乡里妇女,被定为恶霸地主。
四哥的形象,在《金翼》里是好学且自律的,是精明的商人,是关键时刻撑起家族生意的顶梁柱,但到了实地调查的《银翅》中,他变成了固执己见、欺瞒合伙人、强暴妇女的恶人。在北平读书的小哥,很早就知悉了共产党在北方的土地改革以及这股新势力的风格,立马写信告知四哥放弃买田购地,但四哥置若罔闻,最终被处决。
《金翼》这本书止于 1941 年,虽然遭受战火的侵袭,但黄家依然是当地显赫的家族,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家族,在十年后的土地改革会发生什么。
借助林耀华的学生庄孔韶的著作《银翅》,印证了我的猜测——那座乡里瞩目的金翼之家,被贴上了封条,黄家全部人员被扫地出门。四哥(志司)因前几年大量购入土地、放高利贷、强暴乡里妇女,被定为恶霸地主。
四哥的形象,在《金翼》里是好学且自律的,是精明的商人,是关键时刻撑起家族生意的顶梁柱,但到了实地调查的《银翅》中,他变成了固执己见、欺瞒合伙人、强暴妇女的恶人。在北平读书的小哥,很早就知悉了共产党在北方的土地改革以及这股新势力的风格,立马写信告知四哥放弃买田购地,但四哥置若罔闻,最终被处决。
127/N #社会学 #自杀
读到分散型社会章节(注:分散型社会意为以家庭为核心,三代以内,宗族观念较弱的社会),感到非常痛心,这种感觉就像冬天看到蜷缩在角落的单薄老人,翻垃圾桶找吃的老人,被儿子打骂扫地出门的老人……说怜悯也好,慈悲也罢,我是见不得这类事情。
分散型社会中,老年人自杀比例很高,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节节攀升,近十年来达到恐怖的 1000+/10 万。这是什么概念呢,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凡超过 20/10 万的自杀率,便属于高自杀率国家。虽然老年人基数低,但如此夸张的自杀率还是让人震惊。
其中,老年人典型自杀原因主要是生存威胁,例如病痛老人、失能老人无力承担自身养老所需,求助于子女一代又遭受拒绝,于是绝望下选择自杀,这是他们唯二的选择,且是较为体面的选择——另一种则是饿死或者被凄凉地抛弃。
关于生存威胁,物质缺失不是主要的,恰恰相反,分散型社会相比其他社会类型普遍较为富裕。物质之外,是亲情的冷漠,而造成冷漠的原因,恰恰是分散型社会的特点——与之相反的团结型社会,老年人自杀则没有那么普遍,但团结型社会的青少年女性自杀却很普遍——不同社会类型促成不同的自杀现象,这是本书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也是有意思的地方之一。(我指的是现象有意思,而非自杀这件事。)
读到分散型社会章节(注:分散型社会意为以家庭为核心,三代以内,宗族观念较弱的社会),感到非常痛心,这种感觉就像冬天看到蜷缩在角落的单薄老人,翻垃圾桶找吃的老人,被儿子打骂扫地出门的老人……说怜悯也好,慈悲也罢,我是见不得这类事情。
分散型社会中,老年人自杀比例很高,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节节攀升,近十年来达到恐怖的 1000+/10 万。这是什么概念呢,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凡超过 20/10 万的自杀率,便属于高自杀率国家。虽然老年人基数低,但如此夸张的自杀率还是让人震惊。
其中,老年人典型自杀原因主要是生存威胁,例如病痛老人、失能老人无力承担自身养老所需,求助于子女一代又遭受拒绝,于是绝望下选择自杀,这是他们唯二的选择,且是较为体面的选择——另一种则是饿死或者被凄凉地抛弃。
关于生存威胁,物质缺失不是主要的,恰恰相反,分散型社会相比其他社会类型普遍较为富裕。物质之外,是亲情的冷漠,而造成冷漠的原因,恰恰是分散型社会的特点——与之相反的团结型社会,老年人自杀则没有那么普遍,但团结型社会的青少年女性自杀却很普遍——不同社会类型促成不同的自杀现象,这是本书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也是有意思的地方之一。(我指的是现象有意思,而非自杀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