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211/N #陀思妥耶夫斯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娜斯塔霞和金庸笔下的周芷若有许多相似之处。类似的出身,同样渴望身份认同,明教教主张无忌之于周芷若,如同公爵梅诗金之于娜斯塔霞。
不同的是,周芷若为了成为教主夫人不择手段,而娜斯塔霞则在高贵与自卑里反复挣扎,变成他人眼中的「疯子」。
她们俩其实都没有获得真正的爱,张无忌对周芷若更多的是感激和敬畏,公爵对娜斯塔霞则是怜悯。
本书有个情节印象深刻,那就是阿格拉雅发起的那场对决——娜斯塔霞让公爵选择走向她或者阿格拉雅——阿格拉雅是娜斯塔霞渴望的另一面,她出生于将军之家,美丽,聪明,善良。
公爵的犹豫,让已经与他订婚的阿格拉雅脸面尽失,她捂着脸夺门而出。
这一幕让我想起我非常喜欢的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向汤姆摊牌与黛西的感情,而黛西不敢踏出这一步,最后她也是夺门而出。
公爵想要救赎娜斯塔霞的心让他产生了犹豫,黛西不愿舍弃上流社会的地位让她不敢直面汤姆的逼问。发出对决的人,阿格拉雅,盖茨比,最后都没能胜利。
从某种意义上说,娜斯塔霞和金庸笔下的周芷若有许多相似之处。类似的出身,同样渴望身份认同,明教教主张无忌之于周芷若,如同公爵梅诗金之于娜斯塔霞。
不同的是,周芷若为了成为教主夫人不择手段,而娜斯塔霞则在高贵与自卑里反复挣扎,变成他人眼中的「疯子」。
她们俩其实都没有获得真正的爱,张无忌对周芷若更多的是感激和敬畏,公爵对娜斯塔霞则是怜悯。
本书有个情节印象深刻,那就是阿格拉雅发起的那场对决——娜斯塔霞让公爵选择走向她或者阿格拉雅——阿格拉雅是娜斯塔霞渴望的另一面,她出生于将军之家,美丽,聪明,善良。
公爵的犹豫,让已经与他订婚的阿格拉雅脸面尽失,她捂着脸夺门而出。
这一幕让我想起我非常喜欢的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向汤姆摊牌与黛西的感情,而黛西不敢踏出这一步,最后她也是夺门而出。
公爵想要救赎娜斯塔霞的心让他产生了犹豫,黛西不愿舍弃上流社会的地位让她不敢直面汤姆的逼问。发出对决的人,阿格拉雅,盖茨比,最后都没能胜利。
210/N #陀思妥耶夫斯基 #救赎
读完了《白痴》,荣如德译本,陆陆续续读了将近二十小时,从上个月到这个月。
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觉,没有《罪与罚》来得强烈。里面的梅诗金公爵,圣母般的人物,至善至美,他希望救赎的两个人——出身低微,聪明,高傲,美丽的娜斯塔霞,以及陷入娜斯塔霞的罗果仁,最终都没有救赎成功,甚至促使了两人的灭亡。
娜斯塔霞渴望摆脱「低贱」的身份,当善良而没有任何歧视的公爵出现时,仿佛一道光照向她,但她的高傲与自卑,又让她无法真正接受公爵——似乎,她是怕玷污了公爵的名声。
于是,娜斯塔霞在公爵、罗果仁之间反复挣扎。为了摆脱自己的「低贱」,选择与一掷千金的罗果仁结婚,但又在结婚时逃跑;最后,她意识到所爱之人是公爵,同时,公爵为了救赎陷入「癫狂」的她,选择与她结婚。然而,她又选择在结婚的当天与罗果仁逃走……
当公爵寻到罗果仁家,在罗果仁暗黑的屋子里,看到床上冰冷的娜斯塔霞,听着罗果仁是如何用尖刀刺进她的胸口,他是如此的冷静,仿佛早已知悉了这一结果。他又重新变成了白痴。
读完了《白痴》,荣如德译本,陆陆续续读了将近二十小时,从上个月到这个月。
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觉,没有《罪与罚》来得强烈。里面的梅诗金公爵,圣母般的人物,至善至美,他希望救赎的两个人——出身低微,聪明,高傲,美丽的娜斯塔霞,以及陷入娜斯塔霞的罗果仁,最终都没有救赎成功,甚至促使了两人的灭亡。
娜斯塔霞渴望摆脱「低贱」的身份,当善良而没有任何歧视的公爵出现时,仿佛一道光照向她,但她的高傲与自卑,又让她无法真正接受公爵——似乎,她是怕玷污了公爵的名声。
于是,娜斯塔霞在公爵、罗果仁之间反复挣扎。为了摆脱自己的「低贱」,选择与一掷千金的罗果仁结婚,但又在结婚时逃跑;最后,她意识到所爱之人是公爵,同时,公爵为了救赎陷入「癫狂」的她,选择与她结婚。然而,她又选择在结婚的当天与罗果仁逃走……
当公爵寻到罗果仁家,在罗果仁暗黑的屋子里,看到床上冰冷的娜斯塔霞,听着罗果仁是如何用尖刀刺进她的胸口,他是如此的冷静,仿佛早已知悉了这一结果。他又重新变成了白痴。
173/N #赌徒 #陀思妥耶夫斯基
关于普通人如何沦为赌徒,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徒》中有深入的描写:
看见赌博 → 看看热闹,反正我不会赌 → 拿点小钱碰碰运气,万一撞大运呢 → 赢了一点小钱,见好就收 → 既然赢了一把,那就再来一把吧,即使输了,本金还在 → 赢了输,输了赢,大起大落,实在刺激 → 沉浸其中,完全忽略其他事情,一心只想赢钱,陷入癫狂 → 全部输完,从癫狂一下子被抽离出来 → 真是后悔参与,不断责骂自己 → 不甘心,下次一定能翻盘,就像开始那样 → 不断循环,直到倾家荡产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这本书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赌徒,他尝试用赌博偿还债务,却欠下更多债务,于是不得不跑到欧洲躲避债主。
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缓解他的经济情况,但要求他半年内创作一篇长篇。然而,他当时正在创作他的第一个巅峰作品《罪与罚》,根本无法腾出时间,于是他结合自己的赌徒经历,用口述的方式让未来的妻子安娜速记,一个月内创作出了《赌徒》。
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是对赌博体验最深刻的作家,也可能是赌徒中最会写的作家。
关于普通人如何沦为赌徒,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徒》中有深入的描写:
看见赌博 → 看看热闹,反正我不会赌 → 拿点小钱碰碰运气,万一撞大运呢 → 赢了一点小钱,见好就收 → 既然赢了一把,那就再来一把吧,即使输了,本金还在 → 赢了输,输了赢,大起大落,实在刺激 → 沉浸其中,完全忽略其他事情,一心只想赢钱,陷入癫狂 → 全部输完,从癫狂一下子被抽离出来 → 真是后悔参与,不断责骂自己 → 不甘心,下次一定能翻盘,就像开始那样 → 不断循环,直到倾家荡产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这本书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赌徒,他尝试用赌博偿还债务,却欠下更多债务,于是不得不跑到欧洲躲避债主。
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缓解他的经济情况,但要求他半年内创作一篇长篇。然而,他当时正在创作他的第一个巅峰作品《罪与罚》,根本无法腾出时间,于是他结合自己的赌徒经历,用口述的方式让未来的妻子安娜速记,一个月内创作出了《赌徒》。
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是对赌博体验最深刻的作家,也可能是赌徒中最会写的作家。
136/N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评论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评论家,请阅读:
纪德对陀翁的概括,恰当、精确又充满艺术性,换做是我,再练二十年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陀翁作品里的人物,往往存在一个不合理的、优柔寡断的、癫狂的人,他深深自责,絮絮叨叨,在恶魔与常人之间切换。作为读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注意力集中,随他一起陷入疯狂,逐渐变得精神疲劳,亦或者亢奋无比。读完后合上书本,我总会觉得陀翁的书有种独特的丰富的生命力,忍不住再读一遍,再次体会角色们的精神分裂。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评论家,请阅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一幅画,其中首先重要的是光线的分配。光从唯一的一个光源处照射过来……而在司汤达的、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光线是恒常的、平均的、弥散的。所有的物体都以同样的方式被照亮,从四面看去它们都一样。它们没有影子。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中,如同在伦勃朗的画作中一样,起重要功能的是阴影。陀思妥耶夫斯基集合了他的人物和事件,将一束强光打在它们之上,使光线只照在一面。每一个人物都沉浸在他人的阴影中,又依靠在自己的阴影上。
——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纪德对陀翁的概括,恰当、精确又充满艺术性,换做是我,再练二十年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陀翁作品里的人物,往往存在一个不合理的、优柔寡断的、癫狂的人,他深深自责,絮絮叨叨,在恶魔与常人之间切换。作为读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注意力集中,随他一起陷入疯狂,逐渐变得精神疲劳,亦或者亢奋无比。读完后合上书本,我总会觉得陀翁的书有种独特的丰富的生命力,忍不住再读一遍,再次体会角色们的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