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N #骗术
最近在读一本趣书——《骗经》,又名《江湖奇闻——杜骗新书》,顾名思义,搜集江湖传闻的骗术汇集而成的书籍,成书于明代,可作为了解明代社会的一则资料。
书中所列骗术,脱剥骗、丢包骗、换银骗等几乎都可在现在找到原型,可见骗术之源远流长。
就目前所读篇目来看,被骗者之所以被骗,除了不够谨慎,还源自贪图小利,而这恰恰被骗子捕捉到。当然也有巧妙的骗术,防不胜防。例如脱剥骗之「假马脱缎」,骗子假借买马,要求与卖马者一同回家取钱,中途说要去布店买缎,让卖马者帮忙牵着马和拿伞。骗子进店后,借口要拿缎去给别人看,并以卖马者为人质,店长看到他们一同前来还帮拿着东西,自然不会怀疑,就允许骗子离开了。
说实在的,我也曾被骗过,手段与书中所列的某些故事如出一辙,手法略有不同,后续打算整理下,就当是反思了,也可以给后来者参考。
最近在读一本趣书——《骗经》,又名《江湖奇闻——杜骗新书》,顾名思义,搜集江湖传闻的骗术汇集而成的书籍,成书于明代,可作为了解明代社会的一则资料。
书中所列骗术,脱剥骗、丢包骗、换银骗等几乎都可在现在找到原型,可见骗术之源远流长。
就目前所读篇目来看,被骗者之所以被骗,除了不够谨慎,还源自贪图小利,而这恰恰被骗子捕捉到。当然也有巧妙的骗术,防不胜防。例如脱剥骗之「假马脱缎」,骗子假借买马,要求与卖马者一同回家取钱,中途说要去布店买缎,让卖马者帮忙牵着马和拿伞。骗子进店后,借口要拿缎去给别人看,并以卖马者为人质,店长看到他们一同前来还帮拿着东西,自然不会怀疑,就允许骗子离开了。
说实在的,我也曾被骗过,手段与书中所列的某些故事如出一辙,手法略有不同,后续打算整理下,就当是反思了,也可以给后来者参考。
110/N #阅读
今天病房格外安静,大概率和来了一位聋哑人老哥有关,他来照顾他的老父亲。本来打算上前打个招呼,但不会手语,也没有话题,就此作罢。
明天有个 ECT,要去另一栋楼做。负责带人检查的阿姨认识我,知道我之前去过,就说她不带去了,让我自个儿去,顺便带他们一起,我欣然答应,想着到时候再认识一下。
今天事情不多,处理完工作之后继续读那本《不被理解的毛泽东》,感觉自刘少奇篇后,文笔下降严重,变得又臭又长了,再翻一翻,没意思就弃读。
翻了下此前推友赠送的叔本华随笔,他的文字是很容易读进去的,精简而深刻,正如他所说的:是经过思考而写下的字。他擅长贴切的比喻,比如谈思考,他说道「羽笔之于思考就等于手杖之于走路。」最轻松的路不需要借助手杖,最美妙的思考也不需要借助羽笔。对于我这种前期折腾笔记工具甚于笔记的人来说,简直是当头棒喝。又比如谈讽刺,他比喻「讽刺作品只能用抽象的不确切的事物去指代,否则就像在活人身上实施解剖学一样,使身体、性命受到威胁。」我很佩服这种能力,想得透彻,且说得易懂。
吃完晚饭,借着今天一个读者的批评,整理了此前一篇草稿:谈阅读。
今天病房格外安静,大概率和来了一位聋哑人老哥有关,他来照顾他的老父亲。本来打算上前打个招呼,但不会手语,也没有话题,就此作罢。
明天有个 ECT,要去另一栋楼做。负责带人检查的阿姨认识我,知道我之前去过,就说她不带去了,让我自个儿去,顺便带他们一起,我欣然答应,想着到时候再认识一下。
今天事情不多,处理完工作之后继续读那本《不被理解的毛泽东》,感觉自刘少奇篇后,文笔下降严重,变得又臭又长了,再翻一翻,没意思就弃读。
翻了下此前推友赠送的叔本华随笔,他的文字是很容易读进去的,精简而深刻,正如他所说的:是经过思考而写下的字。他擅长贴切的比喻,比如谈思考,他说道「羽笔之于思考就等于手杖之于走路。」最轻松的路不需要借助手杖,最美妙的思考也不需要借助羽笔。对于我这种前期折腾笔记工具甚于笔记的人来说,简直是当头棒喝。又比如谈讽刺,他比喻「讽刺作品只能用抽象的不确切的事物去指代,否则就像在活人身上实施解剖学一样,使身体、性命受到威胁。」我很佩服这种能力,想得透彻,且说得易懂。
吃完晚饭,借着今天一个读者的批评,整理了此前一篇草稿:谈阅读。
109/N #阅读
一些关于阅读的零碎想法:
很多人没时间阅读,也没时间求知,因为他们为了生存就已经拼尽全力,劳作占据了全部精力。他们精神贫瘠,生活也贫困。贫困既是因,也是果。
另外一些人不贫穷,但没有精神层面的快乐,仅停留在感官的快乐之中,这和牲畜没有什么两样。
故,我们需要阅读,除了求知之外,也为了富足自身的精神生活。
须知,阅读不是囫囵吞枣地灌入信息,不加思考的信息再多也无益,就像叔本华所比喻,过多的信息就如把重物持续压在弹簧,最终使得我们的精神弹簧失去弹性。
须知,阅读应重质而非量,去阅读真正的经典,那是不断涌现「活水」的源头。博尔赫斯五十多岁后只读经典,且反复阅读;歌德经常温习拉斐尔,以便常和最好的作品打交道。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参考的榜样。
一些关于阅读的零碎想法:
很多人没时间阅读,也没时间求知,因为他们为了生存就已经拼尽全力,劳作占据了全部精力。他们精神贫瘠,生活也贫困。贫困既是因,也是果。
另外一些人不贫穷,但没有精神层面的快乐,仅停留在感官的快乐之中,这和牲畜没有什么两样。
故,我们需要阅读,除了求知之外,也为了富足自身的精神生活。
须知,阅读不是囫囵吞枣地灌入信息,不加思考的信息再多也无益,就像叔本华所比喻,过多的信息就如把重物持续压在弹簧,最终使得我们的精神弹簧失去弹性。
须知,阅读应重质而非量,去阅读真正的经典,那是不断涌现「活水」的源头。博尔赫斯五十多岁后只读经典,且反复阅读;歌德经常温习拉斐尔,以便常和最好的作品打交道。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参考的榜样。
# 读记|二〇二三・八:夏商周、虚构、近代史
文章分享了几本书:《翦商》一书,提供了丰富的考古细节,但后半部分推理过多。《逸周书》,记录了早周诸王治国原则,但成书时受儒家影响会有理想化倾向。小说《你的夏天还好吗》生动写实的描述普通人生活。最后,作者重读了《中国近代史》一书,这本书详实客观地记述历史,特别是教科书不太提及的敏感事件,对当年的作者影响很大。不过,这本书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版本经过大幅删减,失去原著面貌,这点令人遗憾。...
👉 https://quail.ink/rambling/p/read-202308
文章分享了几本书:《翦商》一书,提供了丰富的考古细节,但后半部分推理过多。《逸周书》,记录了早周诸王治国原则,但成书时受儒家影响会有理想化倾向。小说《你的夏天还好吗》生动写实的描述普通人生活。最后,作者重读了《中国近代史》一书,这本书详实客观地记述历史,特别是教科书不太提及的敏感事件,对当年的作者影响很大。不过,这本书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版本经过大幅删减,失去原著面貌,这点令人遗憾。...
👉 https://quail.ink/rambling/p/read-202308
108/N #历史 #祭祀
《翦商》是近期读到的一本好书。我对好的定义很简单,只要是让我有收获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观点,我都会列为好书。好书之上,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我觉得本书有两点很好,一点是作者叙述的方式很好,列出考古研究,说出自己的猜想,真假由读者辨别。另一点是前半部分的考古内容,颠覆了我对夏商周的许多印象,尤其是人祭现象。夏商使用人祭很普遍,人祭又分为三种:人奠基,指把人夯筑在地基内,其中不乏婴儿;人祭,指作为食物祭祀给神灵或祖先,其中的一个墓里挖出一个人头放在鼎中;人殉,指陪葬。
把人夯筑在地基里,这在现代是很难想象的,毕竟大晚上睡觉时,想到房子底下躺着几个人,谁能睡得安稳呢?不过转念一想,清朝的时候还流传着用人来打桩这种叫魂方式,似乎又不意外了。(见孔飞力《叫魂》)
而烹食人肉,更是无法理解。小时候看《封神榜》,周文王被迫吃下儿子伯邑考被剁碎之后做成的肉丸,对纣王的残忍,直到如今依然印象深刻。但从考古内容来看,那个时候烹食人肉似乎是较为普遍的事情?
《翦商》是近期读到的一本好书。我对好的定义很简单,只要是让我有收获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观点,我都会列为好书。好书之上,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我觉得本书有两点很好,一点是作者叙述的方式很好,列出考古研究,说出自己的猜想,真假由读者辨别。另一点是前半部分的考古内容,颠覆了我对夏商周的许多印象,尤其是人祭现象。夏商使用人祭很普遍,人祭又分为三种:人奠基,指把人夯筑在地基内,其中不乏婴儿;人祭,指作为食物祭祀给神灵或祖先,其中的一个墓里挖出一个人头放在鼎中;人殉,指陪葬。
把人夯筑在地基里,这在现代是很难想象的,毕竟大晚上睡觉时,想到房子底下躺着几个人,谁能睡得安稳呢?不过转念一想,清朝的时候还流传着用人来打桩这种叫魂方式,似乎又不意外了。(见孔飞力《叫魂》)
而烹食人肉,更是无法理解。小时候看《封神榜》,周文王被迫吃下儿子伯邑考被剁碎之后做成的肉丸,对纣王的残忍,直到如今依然印象深刻。但从考古内容来看,那个时候烹食人肉似乎是较为普遍的事情?
107/N #立场
上条推送其实是带着一点立场的,这就有点搞笑了,不过无所谓了,订阅频道的人,从往期推送中就能感受到频道主的部分立场。
这种话,我自然不会发在熟人社交中,道理很简单,发在熟人社交中,避免不了有人来「教导」你,指出你的错误,然后试图让你认可他。而我不想把精力浪费在这种事情上。
频道中的你我他,均是陌生人,感觉有趣就关注,感觉受到侵犯就远离,不用为难自己,网络关系就是这么简单,没有现实社交那么复杂。
后续还是多读书、少看新闻吧,尽量不发这种争议性的内容。但是,有些观点还是忍不住发出来,不发出来就不爽。我爽了,自然会有人不爽,如果有读者不爽可以理性讨论,不想讨论又无法接受的建议取关。毕竟,我得先保证自己爽了不是。
上条推送其实是带着一点立场的,这就有点搞笑了,不过无所谓了,订阅频道的人,从往期推送中就能感受到频道主的部分立场。
这种话,我自然不会发在熟人社交中,道理很简单,发在熟人社交中,避免不了有人来「教导」你,指出你的错误,然后试图让你认可他。而我不想把精力浪费在这种事情上。
频道中的你我他,均是陌生人,感觉有趣就关注,感觉受到侵犯就远离,不用为难自己,网络关系就是这么简单,没有现实社交那么复杂。
后续还是多读书、少看新闻吧,尽量不发这种争议性的内容。但是,有些观点还是忍不住发出来,不发出来就不爽。我爽了,自然会有人不爽,如果有读者不爽可以理性讨论,不想讨论又无法接受的建议取关。毕竟,我得先保证自己爽了不是。
106/N #原则 #政治
很早之前,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尽量不在公共场合谈论政治,不谈自己的立场,不与他人争论政治问题。
因为我深知,政治的背后是立场,立场的形成源于教育,而我国几无教育而全是意识形态,以至于培养了许多这方面的「懂王」(巨婴)。在懂王的世界里,立场先行,没有理性,没有逻辑,陷进去就如陷进沼泽,无法脱身。
我的选择是,眼不见心不烦,不发表、不争论、不说服。经过这几年一系列的魔幻现实事件,一些所谓的「朋友」时不时跳出来发表自己的高论,统统都被我送进黑名单躺着。因此,再出现类似的事件时,朋友圈再没有嘈杂的声音。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把自己圈起来,陷入信息茧房吗?首先,这不是信息,这是立场。其次,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懂得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而不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最后,不要试图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想。
在一个政治无处不在,但又无处可说的诡异环境里,学会保护自己。
很早之前,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尽量不在公共场合谈论政治,不谈自己的立场,不与他人争论政治问题。
因为我深知,政治的背后是立场,立场的形成源于教育,而我国几无教育而全是意识形态,以至于培养了许多这方面的「懂王」(巨婴)。在懂王的世界里,立场先行,没有理性,没有逻辑,陷进去就如陷进沼泽,无法脱身。
我的选择是,眼不见心不烦,不发表、不争论、不说服。经过这几年一系列的魔幻现实事件,一些所谓的「朋友」时不时跳出来发表自己的高论,统统都被我送进黑名单躺着。因此,再出现类似的事件时,朋友圈再没有嘈杂的声音。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把自己圈起来,陷入信息茧房吗?首先,这不是信息,这是立场。其次,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懂得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而不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最后,不要试图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想。
在一个政治无处不在,但又无处可说的诡异环境里,学会保护自己。
105/N #历史
读完《逸周书》。全书共七十篇,其中有十一篇有目无文,涵盖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时期关于治国、用兵、修身等方面内容。虽然年代久远,但文章多使用诗歌韵体,朗朗上口,理解难度不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成书的年份正是儒家盛行之时,它所体现的精神,便是孔子所推崇的周礼。因此,对于一些说法,是值得怀疑的,例如书中「殷祝解第六十六」篇章记录,百姓放弃财物投靠商汤,夏桀竟然说出「百姓都投靠你了,我把王位给你吧」这种话。可见这部分的描述非常理想化,就像是尧、舜禅让的传说一样不可信。
相比之下,我更相信《竹书纪年》的说法,舜、禹都使用了武力夺取帝位。就如曹丕夺位后,感叹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但是,这种符合人性,不符合周礼的历史,显然是无法进入儒家之下的经典的,就连《史记》也无法免俗。
读完《逸周书》。全书共七十篇,其中有十一篇有目无文,涵盖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时期关于治国、用兵、修身等方面内容。虽然年代久远,但文章多使用诗歌韵体,朗朗上口,理解难度不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成书的年份正是儒家盛行之时,它所体现的精神,便是孔子所推崇的周礼。因此,对于一些说法,是值得怀疑的,例如书中「殷祝解第六十六」篇章记录,百姓放弃财物投靠商汤,夏桀竟然说出「百姓都投靠你了,我把王位给你吧」这种话。可见这部分的描述非常理想化,就像是尧、舜禅让的传说一样不可信。
相比之下,我更相信《竹书纪年》的说法,舜、禹都使用了武力夺取帝位。就如曹丕夺位后,感叹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但是,这种符合人性,不符合周礼的历史,显然是无法进入儒家之下的经典的,就连《史记》也无法免俗。
104/N #历史
许多学校都有这样一句话:克己复礼。礼者,就是周礼。以前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读了《逸周书》之后,才发现周的礼是真的多,孔子提到的只是皮毛。不仅有礼,还有许多所谓的治国方略,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战国论战,许多都能在这本书见到影子。
举个例子:凡民不忍好恶,不能分次,不次则夺,夺则战,战则何以养老幼,何以救痛疾葬丧,何以胥役也。
这个讲的是做人要克制自己,不能克制自己的好恶,就不能安守本分。不守分就会争夺,争夺必然打斗,相互打斗又怎么能抚养老人和幼儿,怎么能救助病痛、疾苦、死亡、丧葬,怎么能相互帮助呢?
又如:地以权民,物以权官,鄙以权庶,刑以权常,食以权爵。
这是较为有名的五权:地、物、鄙、刑、食。土地用以调控人口、事务用以调控官员、都邑用以调控城镇居民、刑法用以维持长久、俸禄用以调控爵位。已经初步看到后世治国的框架了。
武王伐纣,说是天命,想必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治国有方,得到臣民的支持,得以聚集八百诸侯。而治国方略的背后,就是一个个总结下来的规则。
一个对我来说的冷知识:周公解梦。这个传说可能源自周公姬旦帮助他的老哥武王姬发分忧。武王要承担伐纣大业,时刻惦记谋反败露,心理压力巨大,经常做噩梦,一做噩梦就找老弟姬旦诉苦,周公雄才大略,总是用仁政和天命开导他。还好有周公,不然留下的就不是武王伐纣的美谈,而是武王发疯的趣闻了。
许多学校都有这样一句话:克己复礼。礼者,就是周礼。以前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读了《逸周书》之后,才发现周的礼是真的多,孔子提到的只是皮毛。不仅有礼,还有许多所谓的治国方略,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战国论战,许多都能在这本书见到影子。
举个例子:凡民不忍好恶,不能分次,不次则夺,夺则战,战则何以养老幼,何以救痛疾葬丧,何以胥役也。
这个讲的是做人要克制自己,不能克制自己的好恶,就不能安守本分。不守分就会争夺,争夺必然打斗,相互打斗又怎么能抚养老人和幼儿,怎么能救助病痛、疾苦、死亡、丧葬,怎么能相互帮助呢?
又如:地以权民,物以权官,鄙以权庶,刑以权常,食以权爵。
这是较为有名的五权:地、物、鄙、刑、食。土地用以调控人口、事务用以调控官员、都邑用以调控城镇居民、刑法用以维持长久、俸禄用以调控爵位。已经初步看到后世治国的框架了。
武王伐纣,说是天命,想必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治国有方,得到臣民的支持,得以聚集八百诸侯。而治国方略的背后,就是一个个总结下来的规则。
一个对我来说的冷知识:周公解梦。这个传说可能源自周公姬旦帮助他的老哥武王姬发分忧。武王要承担伐纣大业,时刻惦记谋反败露,心理压力巨大,经常做噩梦,一做噩梦就找老弟姬旦诉苦,周公雄才大略,总是用仁政和天命开导他。还好有周公,不然留下的就不是武王伐纣的美谈,而是武王发疯的趣闻了。
103/N #往事随风
又到了吃龙眼的季节。Shero 的同事带来了一袋子的龙眼,说是「土龙眼」,味道不错。
吃完晚饭,我拿了一串去吃。当果肉以及汁水进入口中时,我竟然有点泪目。这味道和我老家那颗老龙眼一模一样,汁水饱满,甜味充足,唯一的缺点就是卖相不好,个子太小。
我边吃边想起这棵老龙眼,以及种它的人,尽管两者都已随风而去了——
几年前,窗口是有这么一棵树的,一株数十年的龙眼。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被砍了,连根都被拔起了。砍它之人,便是种它之人——我的爷爷。我曾听他说过,这树是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的,砍它之时已经长成环抱之粗。龙眼倒下之时,我在外读书,回来见时,它已奄奄一息。我很不解,这样一颗历史悠久且造福全家的树,为啥要砍了?
一次不经意间,我才知道其中原委——祸起于一个老父亲的爱。彼时,这棵树已经高达十几米,枝叶更是茂盛,向四周散开。我窗口之下,正是厨房所在。这棵老龙眼,几株树枝逐渐伸向厨房上方,却不知惹下了大祸。
春去秋来,树叶经过风吹雨打,纷纷掉落到厨房上的平台,经常堵住出水口。我的老父亲,则时不时踩着梯子爬上去清理。地面上父亲的老父亲,八十多岁的爷爷,无数次提心吊胆,生怕父亲不小心掉了下来。
随后,在某段时间里,爷爷用自制的刀斧工具,硬生生把延伸过来的树杈砍了,随后更是拦腰将整棵龙眼截断。或许家庭其他人和我一样有异议,但没有谁多说一句。自此,数十年的龙眼就此没落。在那之后不久,爷爷也和老龙眼一般倒下了。(来源于旧博文)
又到了吃龙眼的季节。Shero 的同事带来了一袋子的龙眼,说是「土龙眼」,味道不错。
吃完晚饭,我拿了一串去吃。当果肉以及汁水进入口中时,我竟然有点泪目。这味道和我老家那颗老龙眼一模一样,汁水饱满,甜味充足,唯一的缺点就是卖相不好,个子太小。
我边吃边想起这棵老龙眼,以及种它的人,尽管两者都已随风而去了——
几年前,窗口是有这么一棵树的,一株数十年的龙眼。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被砍了,连根都被拔起了。砍它之人,便是种它之人——我的爷爷。我曾听他说过,这树是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的,砍它之时已经长成环抱之粗。龙眼倒下之时,我在外读书,回来见时,它已奄奄一息。我很不解,这样一颗历史悠久且造福全家的树,为啥要砍了?
一次不经意间,我才知道其中原委——祸起于一个老父亲的爱。彼时,这棵树已经高达十几米,枝叶更是茂盛,向四周散开。我窗口之下,正是厨房所在。这棵老龙眼,几株树枝逐渐伸向厨房上方,却不知惹下了大祸。
春去秋来,树叶经过风吹雨打,纷纷掉落到厨房上的平台,经常堵住出水口。我的老父亲,则时不时踩着梯子爬上去清理。地面上父亲的老父亲,八十多岁的爷爷,无数次提心吊胆,生怕父亲不小心掉了下来。
随后,在某段时间里,爷爷用自制的刀斧工具,硬生生把延伸过来的树杈砍了,随后更是拦腰将整棵龙眼截断。或许家庭其他人和我一样有异议,但没有谁多说一句。自此,数十年的龙眼就此没落。在那之后不久,爷爷也和老龙眼一般倒下了。(来源于旧博文)
102/N #互联网 #OKR
待过的公司大多有这样的毛病:不把目标当回事儿,或者把目标太当回事儿。
一般年初或者季度开始前,都会设定许多目标,到了复盘的时候发现许多没完成。为啥没完成?原因有很多,比如老板总喜欢插一些高优先级的需求,比如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不合理,比如架构调整人员流失……
没完成,咋办?修改指标或者直接删除呗,不存在就没有所谓的「差数据」了——这点想必和统计局学的吧,数据太差看不下去,干脆不公布了。
而有的时候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了,老板来了骚操作:调整目标,再加一级,恬不知耻地谓之「突破自我」。突破你妹啊!我拼死拼活完成目标是为了拿绩效的,不是为了让你再增加指标的。这样的骚操作多了,大家都没积极性了,又回到了前面的状态。
待过的公司大多有这样的毛病:不把目标当回事儿,或者把目标太当回事儿。
一般年初或者季度开始前,都会设定许多目标,到了复盘的时候发现许多没完成。为啥没完成?原因有很多,比如老板总喜欢插一些高优先级的需求,比如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不合理,比如架构调整人员流失……
没完成,咋办?修改指标或者直接删除呗,不存在就没有所谓的「差数据」了——这点想必和统计局学的吧,数据太差看不下去,干脆不公布了。
而有的时候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了,老板来了骚操作:调整目标,再加一级,恬不知耻地谓之「突破自我」。突破你妹啊!我拼死拼活完成目标是为了拿绩效的,不是为了让你再增加指标的。这样的骚操作多了,大家都没积极性了,又回到了前面的状态。
101/N #近代史 #历史
根据帖子内容,以及此前我读过的相关书籍,我把某一段历史串联下。
建国后,刘少奇和周恩来分担了绝大部分的国务工作,两家门槛几至踏破。相比之下,毛泽东则门可罗雀,似乎变成了一个象征。指定接班人刘少奇管得越来越宽,对于精于用人的毛泽东来说,此时需要一个人来平衡各方势力,于是高岗进京,被委以重任。
然而,高岗错误判断了毛泽东的意图,动起了扳倒刘、周的念头,后被陈云、邓小平举报到毛泽东那儿。毛泽东大概也探明了各方阵营和势力,对比之下只好牺牲高岗,而高岗失败后最终自杀身亡。
本来高岗可以分担部分国务工作,但高岗事件之后,国务工作繁杂而人手不够,管不到太细的方面。人民有激情而没技术、没规划,加之毛泽东希望早点跨进社会主义,于是出现了冒进(指抬高指标,忽视现实)。
周恩来站出来反冒进。然而冒进是毛泽东提出的,于是毛泽东站出来反反冒进。反反冒进之后周恩来检讨,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知识分子纷纷出来提意见,触及了党国的底线,毛泽东不乐意了,大举反右派,几十万知识分子投入监狱。(见杨小凯《牛鬼蛇神录》、王学泰《监狱琐记》、巫宁坤《一滴泪》)
之后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集体沉默,整个国家开始大乱搞,号称大跃进。人民纷纷去大跃进、放卫星了,耕地没人种,环境被破坏,惨无人道的三年大饥荒来了……(见杨继绳《墓碑》、阎连科《四书》)
这些事件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倒一个骨牌后,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发生了。
根据帖子内容,以及此前我读过的相关书籍,我把某一段历史串联下。
建国后,刘少奇和周恩来分担了绝大部分的国务工作,两家门槛几至踏破。相比之下,毛泽东则门可罗雀,似乎变成了一个象征。指定接班人刘少奇管得越来越宽,对于精于用人的毛泽东来说,此时需要一个人来平衡各方势力,于是高岗进京,被委以重任。
然而,高岗错误判断了毛泽东的意图,动起了扳倒刘、周的念头,后被陈云、邓小平举报到毛泽东那儿。毛泽东大概也探明了各方阵营和势力,对比之下只好牺牲高岗,而高岗失败后最终自杀身亡。
本来高岗可以分担部分国务工作,但高岗事件之后,国务工作繁杂而人手不够,管不到太细的方面。人民有激情而没技术、没规划,加之毛泽东希望早点跨进社会主义,于是出现了冒进(指抬高指标,忽视现实)。
周恩来站出来反冒进。然而冒进是毛泽东提出的,于是毛泽东站出来反反冒进。反反冒进之后周恩来检讨,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知识分子纷纷出来提意见,触及了党国的底线,毛泽东不乐意了,大举反右派,几十万知识分子投入监狱。(见杨小凯《牛鬼蛇神录》、王学泰《监狱琐记》、巫宁坤《一滴泪》)
之后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集体沉默,整个国家开始大乱搞,号称大跃进。人民纷纷去大跃进、放卫星了,耕地没人种,环境被破坏,惨无人道的三年大饥荒来了……(见杨继绳《墓碑》、阎连科《四书》)
这些事件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倒一个骨牌后,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发生了。
99/N #扶贫
近期和一个做扶贫的朋友聊天,他谈到了一个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又意料之中的事情。
山里面一个将近七十的老汉,老婆是个精神病,家里有四个孩子,都是几岁的年纪,小的甚至才一两岁。说来也怪,老汉年纪这么大了,真的还能生?这样的家庭,让我不免想起丰县八孩事件,觉得其中肯定有猫腻,但朋友说各个证件都是正常的,他们的职权范围也就这样了。
就是这样的家庭,政府每个月补贴六千块。无怪乎老汉愿意造娃,超生不仅无罪,政府甚至还鼓励。自己出点精气,有人给钱,还有人管理,躺着都舒服。
老汉还真就躺着,不做事,不管娃,衣服穿完扔地上,食物吃完随便丢,家里俨然一个大型垃圾场。
他们每个月至少去这个家庭一次——主要是打扫卫生。每次一大帮人,一干就是大半天。几个村官边打扫边吐。
一次又一次,老汉照旧乱扔,因为他知道,下次还有人来……他已经没有任何羞愧之心,完全不在乎他人的眼光。
去过的人都感叹:何时是个头?
近期和一个做扶贫的朋友聊天,他谈到了一个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又意料之中的事情。
山里面一个将近七十的老汉,老婆是个精神病,家里有四个孩子,都是几岁的年纪,小的甚至才一两岁。说来也怪,老汉年纪这么大了,真的还能生?这样的家庭,让我不免想起丰县八孩事件,觉得其中肯定有猫腻,但朋友说各个证件都是正常的,他们的职权范围也就这样了。
就是这样的家庭,政府每个月补贴六千块。无怪乎老汉愿意造娃,超生不仅无罪,政府甚至还鼓励。自己出点精气,有人给钱,还有人管理,躺着都舒服。
老汉还真就躺着,不做事,不管娃,衣服穿完扔地上,食物吃完随便丢,家里俨然一个大型垃圾场。
他们每个月至少去这个家庭一次——主要是打扫卫生。每次一大帮人,一干就是大半天。几个村官边打扫边吐。
一次又一次,老汉照旧乱扔,因为他知道,下次还有人来……他已经没有任何羞愧之心,完全不在乎他人的眼光。
去过的人都感叹:何时是个头?
98/N #外交
说一个外交相关的趣事。
耆英是十九世纪中叶中国最丰富多彩的外交家,因外交而风光,也因外交而灭亡。
耆英做人圆滑,这点在外交上尤为突出。他对待英国人的方式是和善及个人外交,积极亲近英国人,尤其是当时的香港行政官璞鼎查,抓住一切机会发展亲密关系。例如看到璞鼎查全家福时,大力夸赞他的公子,并提出想要收养其为养子,甚至提出用自己的妻子画像交换璞鼎查夫人画像,要知道作为满人的耆英,这种做法很不寻常。璞鼎查不想冒犯他,还真答应了他的两个请求。
一方面,在他的各种「马屁」攻势下,英国人开始信任他。另一方面,他在皇帝面前极力贬低英国人,并暗示英国人只信任他,只愿意和他谈判,借此获得皇帝信任,最后甚至摘得两江总督的肥差。
1858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再次打到清朝家门口,皇帝急忙把耆英召回。这次他重施「安抚」老套路,不停恭维英国人,但却被英国人当众拆穿——英国人占领广州时,在两江总督衙门查获许多档案,看到耆英一面恭维英国人,一面在上报朝廷时对英国言辞不恭。这就好比你刚吹嘘完相亲对象貌美如花,转头就做呕吐状,恰好还被对方看到了。
耆英尴尬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语无伦次地辩解,而英国人则在那开怀大笑。一个古稀之人自然受不了此等侮辱,愤然离场。
他最终因为违旨开差,谈判不利,被皇帝赐死了。
说一个外交相关的趣事。
耆英是十九世纪中叶中国最丰富多彩的外交家,因外交而风光,也因外交而灭亡。
耆英做人圆滑,这点在外交上尤为突出。他对待英国人的方式是和善及个人外交,积极亲近英国人,尤其是当时的香港行政官璞鼎查,抓住一切机会发展亲密关系。例如看到璞鼎查全家福时,大力夸赞他的公子,并提出想要收养其为养子,甚至提出用自己的妻子画像交换璞鼎查夫人画像,要知道作为满人的耆英,这种做法很不寻常。璞鼎查不想冒犯他,还真答应了他的两个请求。
一方面,在他的各种「马屁」攻势下,英国人开始信任他。另一方面,他在皇帝面前极力贬低英国人,并暗示英国人只信任他,只愿意和他谈判,借此获得皇帝信任,最后甚至摘得两江总督的肥差。
1858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再次打到清朝家门口,皇帝急忙把耆英召回。这次他重施「安抚」老套路,不停恭维英国人,但却被英国人当众拆穿——英国人占领广州时,在两江总督衙门查获许多档案,看到耆英一面恭维英国人,一面在上报朝廷时对英国言辞不恭。这就好比你刚吹嘘完相亲对象貌美如花,转头就做呕吐状,恰好还被对方看到了。
耆英尴尬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语无伦次地辩解,而英国人则在那开怀大笑。一个古稀之人自然受不了此等侮辱,愤然离场。
他最终因为违旨开差,谈判不利,被皇帝赐死了。
97/N #历史 #中国近代史
近期读书不多,但也有在读,因为都是大部头,所以读得比较慢。重点在读的几本书是:余凯思的《从清帝国到习近平》、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自然,这几本书都不是大陆出版的版本,因为我接受不了删减。
徐中约的这本书我大学时候读过,虽然没读完,但它给了我一个不同于传统历史教育的视角,印象深刻。前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重新系统读一读中国的近代史——即使这两年已经陆陆续续读过这段历史的不少书籍,宏观的、微观的都有。
然而,我总是感觉不够,于是决定重读。本次选的几本书,有比较新的《从清帝国到习近平》,内容涵盖了自清朝建立至当今接近四百年的历史。然后是重读经典的《中国近代史》,以及文采斐然的《追寻现代中国》。读历史,不仅要选择经典的书籍,也要选择较新的书籍,因为经典书籍意味着年份较远,难免出现纰漏,而新出版的书籍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以前老师说这句话时,学生的我们大概都不懂其中的含义。当真正开始经历「历史」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我想,这就是读历史最重要的作用。
近期读书不多,但也有在读,因为都是大部头,所以读得比较慢。重点在读的几本书是:余凯思的《从清帝国到习近平》、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自然,这几本书都不是大陆出版的版本,因为我接受不了删减。
徐中约的这本书我大学时候读过,虽然没读完,但它给了我一个不同于传统历史教育的视角,印象深刻。前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重新系统读一读中国的近代史——即使这两年已经陆陆续续读过这段历史的不少书籍,宏观的、微观的都有。
然而,我总是感觉不够,于是决定重读。本次选的几本书,有比较新的《从清帝国到习近平》,内容涵盖了自清朝建立至当今接近四百年的历史。然后是重读经典的《中国近代史》,以及文采斐然的《追寻现代中国》。读历史,不仅要选择经典的书籍,也要选择较新的书籍,因为经典书籍意味着年份较远,难免出现纰漏,而新出版的书籍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以前老师说这句话时,学生的我们大概都不懂其中的含义。当真正开始经历「历史」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我想,这就是读历史最重要的作用。
96/N #阿拉伯
今日读完《两个世界》,这本书记录的是十九世纪埃及派遣留学团到法国学习的经历,可以从一个阿拉伯人的角度了解当时的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是作者在欧洲的手记,正因为有了背景信息,我们才能更好理解这本书的写作意图,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欧洲游学记录,而是有目的地将欧洲先进的思想以及技术带入埃及。
这段历史和中国近现代挺像的:开眼看世界,向更为先进的西方学习。但存在一个很大的区别:埃及是自上而下的,而中国是自下而上的。
埃及领导人最初的目的是强国,但后期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不受统治者欢迎的回报——留学团带回来的新事物,成为十九世纪新政治思想的主要来源和渠道之一。
今日读完《两个世界》,这本书记录的是十九世纪埃及派遣留学团到法国学习的经历,可以从一个阿拉伯人的角度了解当时的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是作者在欧洲的手记,正因为有了背景信息,我们才能更好理解这本书的写作意图,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欧洲游学记录,而是有目的地将欧洲先进的思想以及技术带入埃及。
这段历史和中国近现代挺像的:开眼看世界,向更为先进的西方学习。但存在一个很大的区别:埃及是自上而下的,而中国是自下而上的。
埃及领导人最初的目的是强国,但后期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不受统治者欢迎的回报——留学团带回来的新事物,成为十九世纪新政治思想的主要来源和渠道之一。
95/N #哲学 #生活
今天开车跑了一圈山路,你们知道的,喀斯特地貌,石头山,想想就很刺激。这种感觉很爽,和在城市街道的驾驶体验完全不一样。极窄的山路,两边的山树,不断扭转的方向盘,一个个被甩在身后的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开车的乐趣,所谓的人车合一,不过如此,这还是四轮车盒子,要是摩托,那不得爽翻天。我终于体会到那些跑山摩友的乐趣了。
说到摩托,那就不得不说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并不是一本修摩托的技术书,而是一本哲学类文学作品。作者骑行摩托穿越美国,在这个旅途中,他尝试将传统的西方哲学和东方禅宗思想相结合,探讨人类对于真理和价值的认知。本书最关键的是提出了「良质」的概念。所谓「良质」,是一种直接的直觉和体验。
摩托相比轿车更好,因为骑着摩托,你是真的和周围的环境打交道,你能感受到风吹过你的脸颊,甚至感受到路边的小草掠过你的裤脚,而在轿车里,你无法与自然环境做任何的交流。
因此,他觉得我们应该追求「良质」,而非表面的形式。
今天开车跑了一圈山路,你们知道的,喀斯特地貌,石头山,想想就很刺激。这种感觉很爽,和在城市街道的驾驶体验完全不一样。极窄的山路,两边的山树,不断扭转的方向盘,一个个被甩在身后的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开车的乐趣,所谓的人车合一,不过如此,这还是四轮车盒子,要是摩托,那不得爽翻天。我终于体会到那些跑山摩友的乐趣了。
说到摩托,那就不得不说一本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并不是一本修摩托的技术书,而是一本哲学类文学作品。作者骑行摩托穿越美国,在这个旅途中,他尝试将传统的西方哲学和东方禅宗思想相结合,探讨人类对于真理和价值的认知。本书最关键的是提出了「良质」的概念。所谓「良质」,是一种直接的直觉和体验。
摩托相比轿车更好,因为骑着摩托,你是真的和周围的环境打交道,你能感受到风吹过你的脸颊,甚至感受到路边的小草掠过你的裤脚,而在轿车里,你无法与自然环境做任何的交流。
因此,他觉得我们应该追求「良质」,而非表面的形式。
94/N #历史 #阿拉伯
同样的一段历史,可以讲得好,也可以讲得差,《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这本书在我看来就不太行。
本书主要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展开,知识分子的困境也是阿拉伯人的困境——内心期望团结统一,重塑辉煌。现实却是四分五裂,斗争频发。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阿拉伯历史底子,根本看不懂这本书在讲什么,以及要表达什么。看了大半,我已经忘记了内容简介里说的那句「探究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新瓶装老酒,还灌得特别杂。理想国译丛印象 -1 分。
这片土地下,和平之路定然充满艰辛,不是几个领导人几代人就能解决的问题。本书的最后一章「无人喝彩的和平」充分体现了阿拉伯人要面对的矛盾:即使战争对抗了那么多年,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生命和家园,即使终于有个领导人推动了和平协议的签订。然而,得到的仍旧是国内一大片人的不满,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的不满,这样的和平伤害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在这个情怀下,他们愤怒,他们抗议,似乎士兵和平民的生命在他们说的屈辱面前不值一提。
同样的一段历史,可以讲得好,也可以讲得差,《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这本书在我看来就不太行。
本书主要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展开,知识分子的困境也是阿拉伯人的困境——内心期望团结统一,重塑辉煌。现实却是四分五裂,斗争频发。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阿拉伯历史底子,根本看不懂这本书在讲什么,以及要表达什么。看了大半,我已经忘记了内容简介里说的那句「探究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新瓶装老酒,还灌得特别杂。理想国译丛印象 -1 分。
这片土地下,和平之路定然充满艰辛,不是几个领导人几代人就能解决的问题。本书的最后一章「无人喝彩的和平」充分体现了阿拉伯人要面对的矛盾:即使战争对抗了那么多年,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生命和家园,即使终于有个领导人推动了和平协议的签订。然而,得到的仍旧是国内一大片人的不满,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的不满,这样的和平伤害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在这个情怀下,他们愤怒,他们抗议,似乎士兵和平民的生命在他们说的屈辱面前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