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 友情频道: @weiyexing | 博客: weiyexing.win
128/N #祭祀 #宗族

关于所谓的团结型社会中的宗族概念,从我自身经历出发,补充一些内容便于理解。

最能体现的便是祭祀。清明的祭祀夸张到可以上热搜,网友们津津乐道那些不要命的祭祀行为,恰恰体现了南方人所看重的宗族、祖先文化。说个不恰当的比喻,祖先大概等同于西方的耶稣。当然,这只是普遍文化氛围,并非人人如此。

清明祭祖时,常常可以看到能追溯数百年的祖坟,例如明代迁至某某地,然后是密密麻麻的人名。说个具体的例子,我们那有个 X 姓祖坟,已经数百年了,葬在山腰,面朝江河,妥妥的风水宝地。氏族的人每年都会定期祭祀,吉时将到,全国各地的人会尽可能赶回来——钱可以不赚,祖不能不拜。届时道路拥堵,水泄不通,车队数千米不见尾,每次都惊动警察、交警来维持交通治安。

每每如此,都会遭到我这类人的痛骂,因为实在影响到我们开车进山钓鱼。
127/N #社会学 #自杀

读到分散型社会章节(注:分散型社会意为以家庭为核心,三代以内,宗族观念较弱的社会),感到非常痛心,这种感觉就像冬天看到蜷缩在角落的单薄老人,翻垃圾桶找吃的老人,被儿子打骂扫地出门的老人……说怜悯也好,慈悲也罢,我是见不得这类事情。

分散型社会中,老年人自杀比例很高,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节节攀升,近十年来达到恐怖的 1000+/10 万。这是什么概念呢,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凡超过 20/10 万的自杀率,便属于高自杀率国家。虽然老年人基数低,但如此夸张的自杀率还是让人震惊。

其中,老年人典型自杀原因主要是生存威胁,例如病痛老人、失能老人无力承担自身养老所需,求助于子女一代又遭受拒绝,于是绝望下选择自杀,这是他们唯二的选择,且是较为体面的选择——另一种则是饿死或者被凄凉地抛弃。

关于生存威胁,物质缺失不是主要的,恰恰相反,分散型社会相比其他社会类型普遍较为富裕。物质之外,是亲情的冷漠,而造成冷漠的原因,恰恰是分散型社会的特点——与之相反的团结型社会,老年人自杀则没有那么普遍,但团结型社会的青少年女性自杀却很普遍——不同社会类型促成不同的自杀现象,这是本书重点研究的主题之一,也是有意思的地方之一。(我指的是现象有意思,而非自杀这件事。)
126/N #社会学 #自杀

关于为什么自杀,《农民自杀研究》的作者刘燕舞提出了「奔头」的理论,所谓奔头,就是一个人的希望和价值体现,如果丢了奔头,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农村典型的奔头是儿子。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思想仍旧深刻影响着不少人。书中有几个典型的田野调查例子,因为没有结婚生育,或者生育的几个孩子都是女孩,最终引发了自杀。自然,自杀的原因很复杂,但基本能归属到丢失了「没有儿子」这个奔头上。

没有儿子,会面临村里人的闲话,被称作「绝户器儿」;没有儿子,干活没有动力——再多的钱、再好的房子最后没人继承……在诸多压力之下,就喝农药自杀了。
125/N #艾滋病 #魔幻现实

很惭愧,高耀洁这个名字,在她去世之后我才知道。不过,转念一想,很多人不都是这样吗,尤其是我们所在的地方。

说起河南「血祸」,我第一次听说是在去年,当时读的是阎连科的《丁庄梦》,这部亦真亦幻的荒诞现实小说,就是以河南艾滋病村的背景写的。

艾滋病为什么会泛滥,因为采血卖血,为什么要采血卖血,因为血库空虚,政府给下级机构派发指标,有指标就会有压迫,就会有利益,就会有造假。商人趋利,采血流程不规范,甚至为了尽快采血而往农民血管里注射血细胞,加快了艾滋病的流传。为何受难的多是农民,因为穷,「胳膊一伸,露出青筋,一伸一拳,五十大元」,多少无知的农民为了那点钱,赔上全家性命……

阎连科在后记里写道,自己写完这本书后,急需找人聊天,但是却没人可以倾听。于是他吃一碗泡面,然后倒头便睡,一觉到了第二天天亮。可能这是他长久浸入这荒诞的故事里,突然走到了尽头,精疲力尽了吧。

高耀洁先生是从文革中走过来的人,她知道她对抗的是什么,也清楚后果是什么,但她依旧十年如一日地伸手去拉那些跌落深渊的人,能救一个是一个。她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

高先生千古。
124/N #博尔赫斯

完全是奔着名声读的,很多年前读过,没读懂,最近又读了几遍,稍微懂了一些。严格来说,这不是小说,是博尔赫斯表达自身的想象,具体来说是对宇宙、时间等主题的想象。

表面上是一个间谍通过谋杀同名汉学家来传达情报,实际读进去之后,会发现许多诡异之处,例如余准要去艾伯特家,还没开口询问,小孩就事先知道并准确传达路线,地点正好是他小时候的花园,艾伯特正好是研究他祖父的汉学家……许多巧合甚至矛盾之处,恰恰是博尔赫斯想要探讨的内容——我们看到的故事是线性的,线性里又透露着诡异,而这些诡异之处,也许可以用多时空重合来解释。在不同时空下,所有事情都在同时发生,只不过选择不同而导致路径不同,也就是分岔了。小说呈现出来的故事,可能是多个选择下融合的结果。

万幸,这篇内容区区几十页,即使读上几遍也不会太累。慕名而来,知趣而去。
123/N #Kindle #卡尔维诺

前段时间买了一台 Kindle Oasis2,32G,估摸着能装下 30 万本书,我一辈子都读不了那么多书——假设它能坚挺那么久的话。其实,8G 大小的足以,但我对于这种电子产品,就喜欢一步到位,省得后面后悔。

到手后一口气读了几本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所谓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阅读体验最佳的是《树上的男爵》,期间总让我想起电影《海上钢琴师》,不下树的男爵,就像不下船的 1900,他们有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不存在的骑士》处处是讽刺和批判,《分成两半的子爵》读得懵懵懂懂。

他的小说,我只能读结构上的巧妙,这种巧妙,被许多读者浪漫地形容是卡尔维诺那「构造复杂精致的大脑」的产物。我对此表示怀疑,毕竟,好吃的鸡蛋并不一定来自好看的母鸡。况且,这样的描述来自他的主刀医生。

只欣赏到结构之妙,无法深入体会其内涵,所以我觉得还不适合当下这个阶段的我,我也不打算深入理解他了,即使我对他仰慕已久——从认识王小波开始。
122/N #非虚构 #投毒

一口气读完《朱令的四十五年》,被巨大的无力感包围。

朱令两次被投毒重金属铊,成人致死量 12mg/kg,而朱令经过全身换血 8 次后还能检测出超 1g 的剂量,让人不寒而栗。朱令卧床几十年至今,如果说投毒者罪该万死,而协和医院、清华大学则难逃其咎。

书中物化二班班长张利的一句话一针见血:朱令倒霉就倒霉在她一连碰到几个「名誉高于一切」的情况。这个所谓的「情况」很明显,一个是协和医院的高傲延误了诊断,一个是清华大学的避责误导了判断,然后就是来自未知的力量干扰了调查。

头发脱落、失明、切开气管……朱令太惨了,她能忍痛坚持至今,犹如她那不服输的性格,仿佛在向命运和不公抵抗,在等待真相水落石出。然而,真相也许不会再公布了,一来年代久远证据缺乏,二来可能的凶手背景过于强悍,三来这是蒙羞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机构,都不会想要重提此事,他们所期望的也许是这件事尽快随着朱令以及两个老人的离去而隐入尘烟。
# 读记|二〇二三・十一:经济思维、历代政治、推理小说等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数据化决策》、《红色资本》、《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克莱因壶》...

👉 https://quail.ink/rambling/p/read-202311 读记|二〇二三・十一:经济思维、历代政治、推理小说等 | 读有所记
121/N #中央集权 #教育

说来好笑,中学上历史课,听到老师讲各种朝代逐渐加强中央集权,直到明朝废除宰相,达到中央集权的顶峰,那时候我听到这样的演变,以为是一种进步,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呢,大概是和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有关。总以为什么东西越来越强,就是越来越好。变大变强总是好的,不管它是什么。然后就是集体荣誉感,从小就被灌输进脑袋里,国家强大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甚至比你自身还重要。

回过头来看自己就像个傻叉,但我不会真的骂自己傻叉,因为我知道那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让我有那种想法?这才是应该反思的地方。因此,身边出现一些「我曾经模样」的人,我也不会骂他们傻叉。就好比最近的亮亮丽君夫妇,有人说他们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遭遇,我觉得这就是纯粹的冷漠。放眼望去,他们不过是平凡普通的悲哀的一对夫妇。
120/N #金融 #中国特色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红色资本》,看书名可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但接着看副标题就知道了: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

书中指出,在中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始终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的根源在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风控体系不健全,导致大量坏账的产生。为了填平这些坏账,中国采取了非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居民储蓄来承接坏账,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这是一本在豆瓣没有评分也没有评论的书,这种方式很具有中国特色,本书讲述的金融体系同样具备中国特色。
119/N #不确定性

新的信息,对接收者来说,会减少一些不确定性。

我个人非常排斥不确定性。如果出行没有计划,如果做事没有规划,我无法想象,发生在我身上的话,我会在整个过程都变得焦虑不安。

因此,我的个人生活会倾向于做好计划,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情,近期的目标是什么,做完以后进行勾选。列表给我安全感,勾选给我正向反馈。

但同时,我也很喜欢接触一些新的东西,如果恰好开发了新的兴趣,我就会废寝忘食,这是除了游戏之外最容易让我进入心流状态的事物。然而,新东西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有时候会思考,为什么我会喜欢上两种矛盾的生活方式。

最近想通了。人不管是在什么环境,都在时刻做出反应,吸收并消化不同的信息。古代,大部分的人一生只需要消化方圆五公里内的信息,现在的我们,一睁开眼就进入了无限的信息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

当我们开始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时,看似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圈子,实则走进的是那个大圈子里的子集。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我们本身是在消除不确定性,增强对外部的确定性。
118/N #奥威尔 #极权主义 #回忆录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是奥威尔亲历西班牙内战的回忆之作,书中对战争的描写不算多,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壕,只有很少的时间在发生对战,就如他所说「从早到晚,毫无意义的子弹就在空荡荡的山谷之间穿梭,只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会打中人」。搞笑的是,这极其罕见的情况还真就发生在他的身上——他被法西斯狙击手击穿喉咙,提前下了前线,好在大难不死。

前线期间,他看到了战争的残忍,但也见识到了各种党派的斗争,显得他们这些在前线出生入死的人像个小丑。他以志愿军身份参战,没想到参与的却是这样的战争。

他是个社会主义者,是他所理解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这场战争中,他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这段经历想必给了他无数的灵感,也奠定了他后续的政治立场——反对极权主义。
117/N #段子

火车上,推销员高声推销手中的护眼贴:各位兄弟姐妹,我又给大家带来这款备受好评的护眼贴了,这款护眼贴别地儿买不到,得到医院开方才给你拿,现在我们申请下来了,全国就三个地方能拿到,北京局、南宁局、新疆局。

平时大家看手机多了,眼睛有没有干涩、流泪、乏力?我们这款护眼贴,由多种名贵药材混合而成,还有决明子、车前子等帮助您养肝明目,去除疲劳……

我心想,是不是把所有能去疲劳、降火、明目的药材放在一起,就能做成了?药材们也知趣儿,不会互相打架,乖乖地按照吩咐各自去行使自己的能力。要是这样,世界上就没有疾病了。

我笑了笑,低头继续看我的书。推销员也看到了我,走到我的身边,说道:旅客您好,来两片试试呗,您看你都戴眼镜了。我回他:你知道我为什么带眼镜吗?因为读得太多了,哈哈。他继续:那就更应该买几盒回去了啊,您要是早点遇到我,没准就不用带眼镜了。我摆了摆手,说:那我宁愿继续戴我这破眼镜了。

好久没更新了,根据自身经历造了个段子,娱乐娱乐。
116/N #奥威尔 #极权主义 #寓言

以防有读者没读过不好理解,简单介绍下这本《动物农场》,这是讲述一个动物反抗6人类成为农场主人的故事,启蒙运动以及斗争活动的领袖都是猪。动物们成为主人后,过上了短暂的和平时光,它们自给自足,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想象。

最开始,猪头头们将动物主义精简为《七诫》,这是一部不可变更的法典,动物以后的生活必须以这部法典为准绳。

> 1. 凡用两条腿行走的都是敌人。
> 2. 凡用四条腿行走或长翅膀的,都是朋友。
> 3. 凡动物都不可穿衣服。
> 4. 凡动物都不可睡床铺。
> 5. 凡动物都不可饮酒。
> 6. 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
> 7. 凡动物一律平等。

然而,作为领袖的两个猪统领发生争斗,其中一个名叫拿破仑的猪驱逐了另一个名叫雪球的猪,自此,拿破仑开始了它的独裁统治。

现实不再符合《七诫》,那就修改《七诫》,于是,猪们可以住进农场主的住宅,可以饮酒,可以杀害其他动物,可以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可以和两条腿走路的人类合作,甚至成为两条腿走路的猪……革命胜利后定下的《七诫》被一一抹去,最后只剩下矛盾的一条,以证明《七诫》存在过。

> 凡动物一律平等
> 但是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农场内的动物不再平等,而是出现了特权阶级,洗脑活动开始,言论自由被限制,甚至开始了内部清洗,拿破仑成为了永远正确的伟大领袖。
115/N #奥威尔 #极权主义 #寓言

一个多小时读罢奥威尔的《动物农场》,想起那句有名的评论:我写这本书是为了警醒你们,不是让你们拿来当作手册实操的!

我太同意这句话了。

相比《一九八四》,这本书没有太过隐晦,也没有太多金句,读起来很直接,以至于读得后脊发凉——读过我党历史的人肯定能找到许多相似点。

斗争失败的雪球,就像老蒋,被无限抹黑,时不时搬出来背个锅。吱嘎就像宣传喉舌,负责宣传洗脑,告诉动物们收成越来越好,即使现实是越来越差。那些高喊口号的绵羊,以及带头喊「喔喔喔」的小公鸡,就像盲目的小粉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拳击手,憨厚忠实,满嘴伟大领袖、努力工作,拼了命地干活想要早点建成风车,最后被它伟大的猪领袖卖了买酒喝……这过于典型,以至于可以举出好多例子,例如大跃进期间那些砸锅卖铁、挥着热汗煮废铁的普通民众。

这本书能说的太多了,但又不能说太多。
# 读记|二〇二三・九:产品设计、骗术、叔本华等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九月份读过的一些有趣的书籍和博客。作者推荐了一个质量很高的博客,主要涉及设计和产品方面的内容。他还介绍了一本关于骗术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增强防骗意识。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关于交互设计和生活细节的书籍,以及一本关于明代社会的故事汇编。最后,作者还分享了一本关于叔本华的美学随笔,认为他是一个独立思考且见解独到的哲学家。...

👉 https://quail.ink/rambling/p/read-202309 读记|二〇二三・九:产品设计、骗术、叔本华等 | 读有所记
114/N #骗术

《骗经》这本书,不同的人去读,就会得到不同的收获。普通人去读,可以了解一些防骗的技巧;骗子去读,可以学到它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骗术;喜欢社科历史的人去读,可以作为研究古人的一些资料……

我读完之后,觉得要防住大部分的骗子还是挺容易的,简单来讲就是:不贪小便宜,外出不露富,低调保平安

说是这样说,但做起来很难。例如贪便宜,人之常情,这里的便宜,不单单指钱财,还有情欲、名誉等。里面就挺多利用美色进行行骗的,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普通人要想不掉入坑,还是得把「天上不会掉馅饼」牢记于心,时时惦记。

外出时高调炫富,最容易吸引骗子。尤其是人生地不熟的,骗子宰的就是你。我至今记得《家有儿女》里的一个片段,刘星的姥姥过来,用黑色大塑料袋装人民币、人参,上车就睡大觉,谁能想到垃圾袋里是宝贝?这简直就是大智慧。
113/N #传记 #马斯克 #删减

开始读《埃隆·马斯克传》。很久没有读人物传记了,上一次读人物传记应该是讲梵高的《渴望生活》,一个热烈而奔放的生命。不过,欧文·斯通写这本传记时,梵高都已经躺地下几十年了,况且,这本书距今接近上百年了,写的东西没法佐证,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就当是个主角有意思的小说来读吧。

但马斯克这本书不一样,写的人还在,甚至还能间接感受到他的存在——用他做的产品,看他的新闻,读他的动态——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些年我读中译本,首先跳入脑海的一句话就是:这书没删改吧?以往读社科类型的,必定花费一番功夫检索,读传记类倒不会这么紧张,毕竟,传记能删改啥呢。然而这次不一样,马斯克这个人,商业上和中国合作密切,自然少不了对中国的评价,而这部分很大概率会涉及删减。

检索了下,果然有人说删减了,删减如下:If somebody wants to stay in their house, that's great," Musk said. "But to say that they cannot leave their house, and they will be arrested if they do, this is fascist. This is not democratic. This is not freedom. Give people back their goddamn freedom.(如果有人想留在他们的房子里,那就太好了,“马斯克说。“但要说他们不能离开家,如果他们离开家就会被捕,这是法西斯主义。这是不民主的。这不是自由。还给人们该死的自由)

我没校验真实度,也没空去校验,如果他真说了这几句话,对此我毫不意外,那简体中文版被删除掉,我也毫不意外。

有人说,删减这点,不影响原文,有什么好在意的。这就好比《奥本海默》出来时,也说删减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镜头,有啥好嚷嚷的。我在意的是那几句话、几个镜头吗?
112/N #见闻

前段时间在病房听到不少故事,其中就不乏农夫与蛇的类型。

比如老杨,以前开荒勤奋,耕地多,其中有块地正好在大路与邻人的地之间,以前,邻人每次去耕作都得绕很长的路,他于心不忍,借了一块地方让邻人方便通过。久而久之,邻人不提归还,甚至在几年前高速路征地时,邻人为了获得补偿,据为己有……

另一则也类似,老张多年前走出大山,老家的田地租借给一人,几年后老张回去,发现自己的地变小了,少了几分(一亩为十分)。各种询问才知道,所借之人并不爱护自己的地,隔壁地的人耕土时,一年占用一些,多年过去,竟占去了好几分。他纠集众人讨个说法,最终拿回了土地。说这个故事时,他告诫其他病人,凡是像他这样租借田地的,得留个心眼,最好在地界挖出几十厘米,填入水泥,再回填泥土,以后有纠纷,挖开土地即可辨别地界。

结合近期阅读的一本书——成书于明代的《骗经》,列举了许多哄骗劫盗的故事,不得不感叹,社会险恶,防不胜防。

回想此前频道的这个回答,觉得自己想得片面了。社会的确不靠仁义道德运行,在具体的规则(法律)之外,还存在许多中间地带,如果父母没有道出其中的运行规则,而仅仅传授仁义道德,显然是不称职的。许多父母的不称职,不一定是主动选择的,可能是被动的,一方面他们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被「仁义道德」的儒家思想影响,而忽略了社会运行的现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