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65/N #官僚

以前小时候我就有个疑惑:那些饱读诗书的「书呆子」,考取功名后怎么转身一变就成了无所不能的官员——能验尸,会判案……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官员并不会这些事情,但他们有助手,那就是仵作(法医)、幕友(师爷)等人。围绕在州县官身边的有四大类助手:书吏、衙役、长随、幕友。其中书吏、衙役、长随的地位都不高,衙役和长随这类职业更是会「影响三代」,地位不高,属于贱民,还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这时就会有疑问了,为啥会有人愿意去做贱民?答案很简单,有些人太穷了,混口饭吃;有些则是为了给家里躲避赋税——这类助手基本可以免除赋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类职业可以操作的陋规数不胜数,这才是他们做这行的最大动力。有些人退休了,新手还得上缴一定的费用进贡,才能获得这个职位,可见其抢手。

还有一个疑问,既然是贱民,为啥电视剧上他们那么威风?除了电视剧的夸张成分外,主要原因是他们手中有权,并且很难监管,因此很容易滥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和百姓打交道的征税,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捞油水。

大多数官员就是在这样的助手协助下管理地方政府的,他不一定需要精通法律,有幕友就行;他不一定会验尸,有仵作就行;他不一定会写公牍,有书吏就行……我的第一感觉,好一个草台班子!不过,就是这样的搭配下,地方行政还真就顺利运行起来了。
64/N #陋规

进一步说说《清代地方政府》里提到的陋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陋规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丑陋的规矩。政府官员或工作人员通过陋规获取收入。陋规和徇私舞弊不同,前者并不违法且可以说是整个体制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后者则是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国家是不会允许的。

有哪些常见的陋规?陋规是权力向下作用的一种呈现形式。比较高阶的官员,一般是向下级官员收取部费、礼费、盘费等;地方官员以及具体执行者,由于面对的是百姓,实施陋规的形式就更多种多样了,最常见的莫过于征税时多出来的火耗,以及征用修缮基础设施的费用。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陋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监管不足;二是清代官员薪金普遍不高,常俸都养不活自己,更别说要维持政府的运作;三是根深蒂固的「做官发财」思想,以及人人如此的环境使然。

一些清廉的官员也曾尝试做出一些改变,例如通过限制传唤人数以及收回传票等形式,防止嫌疑人传唤时被多人反复勒索。但这些措施的作用微乎其微,直到雍正帝推行火耗归公以及建立养廉银(培养孝廉的银子,通常是常俸的十数倍)制度,相应的陋规才节制一些。

思考题:为啥那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入看似工资不高的公务员队伍,当前的基层官员(公务员)是否存在陋规,存在的话有哪些?
63/N #政治 #历史

最近在读瞿同祖的《清代地方政府》,作者的祖父是瞿鸿禨,清代末期的军机大臣,在与庆亲王及袁世凯斗争中败下阵来,被罢官回乡。

我之所以了解这段历史,是因为前段时间刚看了《走向共和》。当我看到瞿同祖这个名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瞿鸿禨,因为这个姓很少见,且大家之前人大概率也是大家。

地方政府,具体来说是州县官政府,是接触百姓的权力末端,这也是我对此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此前我曾尝试阅读新出的《县乡中国》,然而读了几次都没读进去……这次我打算看看前朝的「县乡中国」。

地方官员面临的困境是普遍的——钱少,事多,离家远。一个知县,每年的常俸竟然只有几十两银子,即使后续增加了养廉银,也依然远远不够,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利用「陋规」来获取其他收入。为了避嫌,他们不能在本省工作,对于人生地不熟的环境,新上任的官员需要依赖大量的本地人,同时提防本地人的各种渎职行为。

即使地方官员那么辛苦,但还是吸引着大量的人。当上县官,即使收入少,但可以在默认合法范围内利用大量陋规赚取收入;如果你不是县官,那么你就是被陋规剥削的人。
62/N #愚人节 #往事随风

四月一日,对于全世界很多地区来说是一个节日——愚人节;对许多华人来说是一个怀念的日子——张国荣逝世;对于我,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里熟人比较少,我就简单写一下吧。

二〇一八年,四月一日,周末,我和她如约出门。那天,我们在樱花下合影,在绵延悠长的梧桐路牵手。没人知道武汉的花有多灿烂,没人知道我的心情有多好。

其实就在半年前,我和她自高中结束后几乎就没见过。十一月份我鼓起勇气发了一条微信:出来吃顿火锅吧。饭后,我说在一起吧,她说,那就试试。

分分合合其实好多次。某年除夕夜,那晚过零点,我正和朋友们拜年,忽然接到她的电话,我心跳顿时加速,沉默了一下还是接了电话,电话那头说,在一起吧,而我,迟疑地拒绝了她——尽管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拒绝,这种不成熟的决定不止一次。

高中时期,我们来回寄送信件,印象里是我主动寄的第一封,因为愧疚。神经大条的我,几乎每次都是用很随意的纸,而她总能寄来漂亮的明信片——鼓浪屿,写着,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看海!一次,她邀请我玩剑侠情缘游戏,而我当时兴许精力在社团上而忽略了,直到多年后在火车上一个朋友聊起这个情侣游戏时,我才想起曾有人邀请过我。

我们的故事,身边的朋友都知道,而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调侃。一次,不堪其扰,不成熟的我在微信对话框喊了一嗓子:我想你了!然而,对方一直没有回复。我也就逐渐忘却了。

中考结束,志愿落定后,我被体制耍了,而结局就是我和她不能前往一个学校——此前我们在 QQ 以及线下已经无数次约好一起去某个学校。被坑的我,愤怒的我,难过的我,不成熟的我,在纠结几天后,竟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说法:我们先分开吧……我依然记得她的疑惑和生气。

新的学期,一个扎着马尾的少女,快步从书桌前走过去,留下青春的影子。扎着马尾的女孩,只待了一个学期便转学了,而那个影子却印在我脑海里。那是二〇〇九年。

我们看完花,走完梧桐路,她转身,面对我,踮起脚尖,双手搭在我的肩上,抬头望着我,说:我们分手吧。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意识到那天是愚人节,但她并没有愚人。
61/N #传记

今天翻完了《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从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繁体书。我对繁体基本没有阅读障碍,所以尽管这本书很厚,但这两天就把后半部分翻完了。

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参考文献很详尽,很符合西方人的著书风格——严谨。但偶尔也会「中式」一下,例如描写蒋介石的诞生以及去世,甚至用上了灵异现象,这种描述,我只在中国的历史书里描述皇帝的出生和去世时见过。

我特意看了下豆瓣词条,这本书没有评分,想必也不会在大陆出版。若是有出版社感兴趣,那必然也会删去许多敏感的段落,例如书中写了共产党早期在各地为了掠夺物资,无情杀戮地主阶级,这在简体中文世界肯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描述,无论是真是假,绝不可能出现在出版物上。

作为一本台版书,书中对蒋介石执政期间的暴行并不会删去,例如对上海、南京居民的不顾;又如炸毁黄河堤防以防日军,无视数十万平民牺牲;再如宁可烧毁长沙、武汉而不愿意拱手相让……诸多暴行,说其冷血残暴不为过。

无删减的阅读,就是那么奇妙,可以跟随作者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人,而不用时刻担心哪些段落是否被删节,那种膈应的感觉真难受。
60/N #政治

今晚户外跑步,期间我重新思考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的观点:即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会成为未来的主要冲突形式

文明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词,更加具象来看,是文化、观念、历史、习俗等方面。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得出不同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我固有的认知。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相当于强化了我的想法,因此我读的时候很爽。

但,不同文明之间,真的那么容易爆发冲突,甚至会成为亨廷顿口中的「未来主要冲突形式」吗?

文明之间存在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文明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也是事实。各文明除了展现出不同之外,也在进行着「有机」的融合,而书中似乎对文明存在「融合」这一点未曾提及

除此之外,教育的提升,会让人们更加「文明」。从小到大,我看到过的许多冲突,不管是口舌之争,还是诉诸暴力,多是发生在教育水平不高的人身上──他们除了暴力,似乎别无他法了。而教育程度越高的人,他解决的方式更多,也会更理智和克制,像是受到了教育的「约束」。这是教育的好处,也是教育的「后果」。

虽然这只是小样本的观察,且只是微观的个人现象,但也可以尝试套用到更宏观的国家、文明上去。理想情况下,人与人可以做到君子和而不同,国与国之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我形成的初步观点是:文明之间存在不同是正常现象,但随着文明之间的交流沟通,加之教育的普及,有望引导文明之间进行深入的融合而非产生冲突,当然前提是正确的引导。

而产生冲突的原因,还得归结于利益。当然,很多情况下,政治家会利用其他东西包装「利益」这个拿不出手的理由,例如文明就是很好的包装,它足够煽动人心,且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

深夜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59/N #政治

今天读完了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本好书。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想起李光耀的那本《李光耀观天下》。不同的是,李光耀经常能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表达宏观的事情,读得很过瘾。而亨廷顿则稍微晦涩一些,因为插入了许多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理论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素养,很容易看晕。

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1.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他把世界文明分为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对此我是感到疑惑的,具体部分同本评论的文明部分。

2.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西方正在衰弱,至少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衰弱,而亚洲文明正在崛起。

3.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全球政治正在沿着文明界限重组,各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即文明交界处)也变成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

4. 文明的冲突:这是本书重点部分。文明是人类的终极部落,文明的冲突就是全球规模的部落冲突。微观层次来看,是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的断层线冲突;宏观层次来看,是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心冲突。

5. 文明的未来:是否引发全球文明战争,取决于世界领袖之间能否达成合作共识,并愿意维持多文明性质的世界。
58/N #隐喻

孔乙己再次来到店里,喝酒的众人望向他,他依旧穿着那件洗得泛白的长衫,脸上新增了些许伤疤。

「你的长衫还没舍得脱下呢?哈哈哈!」众人冲他哈哈大笑。「胡闹,我能和你们一样吗,读书人就该有读书人的样子……」「读书人……哈哈哈,书呆子就是书呆子。」店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孔乙己不理会众人,叫掌柜的温了一碗酒和一碟茴香豆,匆匆吃完,背着手快步离开。身后传来快活的气息。

刚踏出店门,他看到地上有张丢弃的报纸,孔乙己摇摇头,拾了起来,正打算摇头晃脑念叨,忽而看到上面赫然写着醒目标题:脱下长衫的枷锁,放弃廉价的体面,奋斗起来创造新生活!──署名是政府某人员。

孔乙己脸一红,心想,响应国家号召,不算丢脸。于是回家脱去长衫,向隔壁祥子借来了黄包车,期望今天能拉个几单,赚它几碗酒喝。

一到街上,才发现街角停满了黄包车,不少人还是一起去考秀才的熟面孔。等待了一天,一个坐车的人都没有。孔乙己心想:大家宁愿累死累活走路,都不愿花一个钢镚坐车?如此吝啬。

拖着疲惫的身躯,拉着空车,孔乙己往家的方向走。路过酒店,本想进去喝碗酒,暖和下身体。一摸口袋空空如也,摇摇头,走了。就在此时,他看到一个人正在店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油腻的嘴里时不时发出大笑。

定睛一看,那不就是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人么。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21
57/N #影评

前段时间,花了几天刷完了《黑暗荣耀》两季。这剧的确很爽,即使已经过去一周,我的脑海里还时不时回响起朴研珍的西八……

印象里韩国特别喜欢拍复仇剧,比如曾经让我印象深刻的《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金福南这样的人太典型了──没有地位,没有尊严,甚至没有自主的权利,沦为荒岛的生育工具,劳作机器。面对各种迫害,她都忍下了,虽然我并不理解她是如何做到的──无知?懦弱?又或者是有要守护的人?

当女儿不幸去世,当仅存的友谊转身离去,金福南彻底没了希望。她抬头望向太阳的镜头,我印象尤其深刻。曾经的她总是躲在阴暗的地方,如今她眼睛不眨地直视热烈的太阳,是直面,是质问,是反抗。

镰刀挥向那些迫害过她的人时,我大呼畅快。金福南有罪,她刀下的人同样有罪。后者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她也不愿意接受法律的审批。

(对了,利用机器人 @Shokichanbot,我把频道的内容整合到了这里,这也是一个访问渠道。)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20
56/N #阅读

最近在读《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期间通过 Poe 辅助阅读,效果很不错。

我是这么做的,所有页面都在 Obsidian 里操作:中间页面打开书籍(微信读书),旁边的 Tab 放 Poe。右侧新开一栏放书籍记录的文件,方便随时记笔记以及想法。

这种科普类的书籍,很适合利用 ChatGPT 充当助手。遇到不懂的名词,切换 Tab 就能输入问题快速拿到解答,还能继续追加问题加深理解,同时它也会给出相关的问题,方便拓展相关知识。

我一般会在问题背后添加「通俗易懂、给小孩解释」等描述语,这样会得到更加易懂的答案。AI 就像一个满腹经纶且无比耐心的朋友,一点一滴帮我解答疑惑。我终于很好地理解了暗物质是什么,以及如何知道它的存在……等等诸多曾经难以理解的问题。说实话,这比自己枯燥的阅读舒畅多了,也比很多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有用多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17
55/N #无神论

你相信神怪之说吗?

昨晚和 Kang 打球,期间闲聊到了神怪之说,具体来讲是他提到他们家族近些年来逐渐开始「违反祖宗」了──老祖宗曾让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他们家族要么选人丁兴旺,要么选大富大贵,后来老祖宗选了人丁兴旺。于是乎,家族里很少出现富豪或者做官当兵的人,甚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不多。

按他说的,自他「反骨」读大学之后,家族的年轻人也陆续「反了」,他们开始追求更高的教育,也开始往仕途方向走。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很惊讶。接着他提到老家那边还存在仙姑这类的角色,我更是惊掉下巴,有点理解他所说的长辈遵循祖宗的规定这一说法了。

说回仙姑,他说小时候曾去因为外公生病拜访过。仙姑平常是普通人,家里一般会设一个祠堂之类的地方,作法就在这个地方展开。那次的经历是,仙姑请仙上身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不用他们开口,仙姑就把他们打算咨询的人、事都一一说了出来,而他们全程只有愣愣的「嗯嗯啊啊」回答问题。再之后,仙姑会询问是否驱赶「他」身上的鬼怪,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仙姑会「作法」,仪式完毕后,他们把钱放到米里──数目不定,一般是几十或者几百。

听完后,我直言有机会去看看──太有趣了不是么。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16
54/N #书店 #杂货店

今天下午在书店(新华书店)待了一下午,并不是店里有什么特别好的书,恰恰相反,新华书店没啥「值得读」的书——一进门就是「指明方向」的各种大书,这些书我是读不了的。

逛了一圈实在没找到想读的书,于是回到历史畅销区抽出《明朝那些事儿》。点一杯金桔柠檬,找个靠窗的位置,一读竟然停不下来,抬头已是夕阳西下。

当年明月(石悦老师)的确会讲故事,把历史事件串联得像小说一样,读起来很顺畅。

晚上逛街,被拉进一个杂货店,类似小时候那种 2 元店。店里空间很大,足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长,一排排货架放着各种物件。我走了几排,惊讶其价格之低廉,物品之齐全。例如我家火锅盖子上面那个旋钮坏了,没想到我在里面竟然看到专门的旋钮,可见其物品的细分程度。

走出杂货店,心情很舒畅,很解压,因为小物品多得眼花缭乱,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东西,而且价格极其优惠——当然,质量就不太能保证了。

我突然理解了一些女生晚上逛淘宝停不下来那种心情,也理解了拼多多在普罗大众心中的位置,以及被牢牢抓住放不开的那种感觉——发现新鲜且价格低廉还满足需求的物品,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05
53/N #生活

二月读什么?印象中基本没读进什么书,现在回想起来,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稳定的状态

先是操办自己的事情,接着忙着玩,忙着思考未来的计划。中途跑去北京一趟,正式和北京说再见。

如今有了稍微明确的计划,一边远程做一些工作,一边寻找广州的机会,也许很快,我就坐在广州喝下午茶了——毕竟我几箱书已经寄到广州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02
52/N #冲突

近期开始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标记已久,终于打开了。

关于战争的描述──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迎来太平。一战结束后催生了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迎来冷战;冷战结束后发生大量的种族冲突和种族清洗。

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多级的和多文明的。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文明的交往大多是间断甚至是不存在的,那个时候的冲突多是为了资源,或者出于某些帝王的征服欲。

新的世界里,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变成了最普遍的冲突。这点有点像网络的普及,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虚拟世界里无休止的争论。

文明的冲突,往细来看是文化差异的冲突,归根结底是立场不同。在这点上,《进击的巨人》阐述得挺好,期待几天后的完结篇。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2-28
51/N #阶级

周末去了一趟动物园,距离上一次去动物园已超过十五年

这次的动物园之旅,依然没有改变我对动物园的偏见──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残忍对待同是生灵的动物。动物困于其中郁郁寡欢,而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强烈的对比。

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阶级之分,也分三六九等。普通的动物,只能生活在狭窄的牢笼,睡觉的地方夹杂着粪便;国宝级的动物,有自己的馆子,有娱乐设施,还有工作人员打理卫生。除此之外,同样的动物,如果被国家级的动物园圈养,比之被普通的动物园圈养,待遇又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作为动物园的动物,它们有的选吗?没有。就像一个人,他的出身,他的国家和城市,一生下来就确定了。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2-27
50/N #自由

杜琪峰在柏林电影节面对媒体提问时回答:我觉得,电影呢,是永远在前锋的。如果有极权的时候,人民失去自由的时候,电影通常是首当其冲,在好多地方都是,一定是先停住你的文化。电影文化是直面观众的,所以独裁者通常对付的一定是电影。我觉得香港……No, sorry. (笑)我想,全球争取自由的国家同人民,一定要支持电影,因为电影是为你发声的。(由粤语转述而来,不一定完全准确。)

杜琪峰说漏了嘴,大家都心知肚明。

听到杜琪峰用粤语讲这段话,我脑海里想起一部电影──《十年》。该电影由五个短片组成,内容涉及香港人权、民主、言论自由等话题。当然,这部 2015 年的作品,很早就被大陆所禁止,知道的人恐怕不多。我当时看的时候,全程很压抑,压抑来自电影的视听语言,同时也来自部分现实正按照电影的剧情走。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2-17
49/N #妙言

谈起俄国作家,一定无法绕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说托尔斯泰像泰山一样引人注目,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华山,虽然没有泰山那样巍峨,但若是攀登过华山,就会为其险峻折服,甚至为之着迷。

许多作家都评论过陀氏,纪德、茨威格可以说是其拥趸。此前曾在《三大师》读后感中提过,我从未看到有人评价陀氏如茨威格那样精确。现在我读毛姆,他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陀氏──他品行恶劣、堕落放荡、嫉妒成性,究其一生都被自己的激情所摆布。倘若他并非如此睿智,抑或如此扭曲邪恶的话,这激情足以让他变得荒唐而可悲。

这段对陀氏的表述真实地展现了毛姆的毒舌。陀氏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入狱、癫痫、沉迷赌博、负债累累……这些经历让他堕入深渊,也成就了他。毛姆精辟地点评为「就像施过粪肥的地里长出的西瓜最为甜美一样,创造力唯有在掺杂了种种邪恶品质的土壤中才能茁壮生长。」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2-09
48/N #阅读

今日读毕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本书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学时期书名被我当作格言一样抄在笔记本上──当时只是觉得这句话精辟有道理,还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

时过境迁,当年那个抄书的小屁孩,如今已经快步入而立之年。当生活不只是上课和做题,多出许多酸甜苦辣、艰难困苦时,越发觉得阅读的重要性。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沉浸其中,忘却烦恼。培养阅读的习惯,相当于构建一座自己的避难所,在适当的时候暂时逃离生活中的痛苦与不幸。

回过头来,自己真正爱上阅读大概有两个时期,一个是懵懂识字的时候,对任何一本书都无比渴望,翻遍了家中的各种教科书──家里条件不好,也只有这种书籍了。虽然当时识字不多,但是翻得津津有味,印象最深的有富兰克林用风筝取电实验,还有讲述贩卖黑奴的历史事件……

另一个时期是工作之后,生活相对简单规律后,突然对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疯狂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

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读得不够,也深深懊悔大学时期大段的时间浪费在各种无聊的事情上,好在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读更多有趣的书,认识更多有趣的灵魂。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2-08
47/N #读书记

各位读者们,见字如面。有一段时间没更新了,近期忙碌自己的终身大事,现在已落定,抽空更新下。

就像那句玩笑:疫情结束了就结婚吧。现在疫情结束了,我们就结婚了。在见证过那么多现实中的心酸悲剧后,还能走进婚姻的殿堂,可以说是真爱了。

一月份多是阅读小说,忙碌间隙读一读,让自己平静下。

《月亮与六便士》

前段时间看的电影《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和小说情节有点像。思特里克兰德在什么契机下做的选择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真的去做了。如果他作为我现实中的朋友,那估计会让我崩溃;而作为第三者的角度去读他的故事时,却产生了一丝丝的敬佩。

《一个女孩的记忆》

一个女性,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不断地学习反思,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一个男人的位置》

固执、谨慎、自卑又带着强烈自尊心的一个父亲的一生。

《一个女人的故事》

典型的母亲形象,倔强、独立、奋进,当阿尔茨海默症袭来,女强人变成了小孩。

《面纱》

故事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两人偷情时门外有人,他是谁?这一悬念一直引领剧情的发展,不过,读到最后越发感觉人物有点片面了。

《刀锋》

读的毛姆的第一本书,这本书读完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混合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悉达多》。拉里身处和盖茨比差不多的时代背景,同样是经历了战争,也许正是因为看过太多的生死,产生了和悉达多一样的「出世」想法。

《2018年4月1日》

读的第一篇刘慈欣的小说,十分钟可以读完的短篇。最近《三体》电视剧很火,看了几集,感觉节奏有点慢,看到群里有人推荐了这本书,于是翻了下,小说很短,写出了刘慈欣对未来基因改造下人类抉择的设想。(题外话:如果没记错,书名是本人初恋分手的日子,你说巧不巧。)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2-07
46/N #小说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我看到前半部分时就觉得这情节好熟悉,回想了一下发现和前段时间上映的《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电影很相似,同样是中年男人,同样是突然的决定,同样是为了的理想抛弃原有的生活。我猜想,编剧马丁·麦克唐纳肯定借鉴了这部小说——毕竟《月亮与六便士》可以说是英文世界里必读的书目。只不过电影和小说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这部小说通常被解读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抉择,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而主角思特里克兰德四十岁突然决定舍弃优渥的条件,去追寻深埋心底的画家梦想。他不理会世俗的眼光,他也没必要理会。

在他死后,他的作品获得极大认可,他的怪异举动也被解释为艺术家的独特行为。当然,如果他没有做出任何成绩,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众所周知,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著名画家高更,巧合的是,我前不久刚读了同时期另一个画家的传记——关于梵高的《渴望生活》。里面有不少地方都提到了梵高和高更,两人曾是好朋友。如果两本书放在一起读,同时结合两人的生平,那么会对两人有更深入的理解。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1-17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