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146/N #张爱玲 #土地改革 #隐喻
此前没有完整读过张爱玲的作品,印象里她是写都市言情小说的,这种刻板印象,似乎是在某种教育氛围下形成的。《秧歌》是我读的第一本,光是这一本,就足以颠覆我对她的认识。
读这本小说,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写作时间为 1955 年,背景是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小说开头以极其细腻优美的文字描写农村景色以及风俗习惯,其后随着主要人物登场,张爱玲的洞察力逐渐体现,政治上的预见准确而深刻,不输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胡适的评价很是恰当:
此前没有完整读过张爱玲的作品,印象里她是写都市言情小说的,这种刻板印象,似乎是在某种教育氛围下形成的。《秧歌》是我读的第一本,光是这一本,就足以颠覆我对她的认识。
读这本小说,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写作时间为 1955 年,背景是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小说开头以极其细腻优美的文字描写农村景色以及风俗习惯,其后随着主要人物登场,张爱玲的洞察力逐渐体现,政治上的预见准确而深刻,不输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胡适的评价很是恰当:
此书从头到尾写的是“饥饿”,——书名大可以题作“饿”字,——写的真细致,忠厚,可以说是写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近年我读的中国文艺作品,此书当然是最好的了。——胡适于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五日致信张爱玲
145/N #清明 #风水
在去祭拜爷爷之前,伯父凑近我,说:老头子可能真的不适合那里,你看,这几年,先是我,然后是你爸爸,现在是你叔叔(指的是身体出现问题,肺、肾、脑)。伯父的意思很明显,要迁坟。
爷爷的坟当年选了很久,是世俗眼光的风水宝地。地处高山之上,有山有水,脚下的水蜿蜒淌过,远处是绵延的山头,像奔腾的马儿。
地方好是好,但前期找地方、下葬都废了不少功夫。上山需要钻过无人行走的路,爬上一处又一处石头。坟墓的平台是从别处挑石头搭出来的,下葬的坑是用铁锹打出来的,掩盖的土是从另一头抬上来的。
要迁坟,一个堂哥不同意,因为妻子有身孕,这种时候不能轻易动工,更别说迁坟了。我的意见是都可以,一来可以迁近一些方便每年祭拜,二来我并不信他们说的这些风水问题。如果大家都同意,就没必要薄谁的情,兄弟间以和为贵。
说实话,他们这几年身体陆续出问题,在我看来很正常。最大的问题不是风水,而是年龄。和他们同年的同学,超过一半已经走了。加上几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不出问题我才觉得不正常……这些更关键的因素被他们忽略了,而将主要原因归于爷爷的风水。但愿他们听得进劝,而不是完全依赖迁坟带来的安全感。
在去祭拜爷爷之前,伯父凑近我,说:老头子可能真的不适合那里,你看,这几年,先是我,然后是你爸爸,现在是你叔叔(指的是身体出现问题,肺、肾、脑)。伯父的意思很明显,要迁坟。
爷爷的坟当年选了很久,是世俗眼光的风水宝地。地处高山之上,有山有水,脚下的水蜿蜒淌过,远处是绵延的山头,像奔腾的马儿。
地方好是好,但前期找地方、下葬都废了不少功夫。上山需要钻过无人行走的路,爬上一处又一处石头。坟墓的平台是从别处挑石头搭出来的,下葬的坑是用铁锹打出来的,掩盖的土是从另一头抬上来的。
要迁坟,一个堂哥不同意,因为妻子有身孕,这种时候不能轻易动工,更别说迁坟了。我的意见是都可以,一来可以迁近一些方便每年祭拜,二来我并不信他们说的这些风水问题。如果大家都同意,就没必要薄谁的情,兄弟间以和为贵。
说实话,他们这几年身体陆续出问题,在我看来很正常。最大的问题不是风水,而是年龄。和他们同年的同学,超过一半已经走了。加上几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不出问题我才觉得不正常……这些更关键的因素被他们忽略了,而将主要原因归于爷爷的风水。但愿他们听得进劝,而不是完全依赖迁坟带来的安全感。
144/N #清明 #往事
清明是沟通感情的契机,也是交换八卦的情报站。虽然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但个别家庭的一些行为已经超出了小九九的范畴,在我看来甚至属于出格了,其中有个家庭很是典型,汇总一些这个家庭的「光辉事迹」。
事迹一:爷爷辈年代,这家的爷爷是会计之类的职务,且年纪较大,说话比较有分量,在分田分地的时候,他把好的地方都给了自家人,家族其他人都分了一些很差的地,例如我一个堂哥家,大部分田都被分在了河边,往后每年几乎都要遭受洪水淹没,不种又不行,生活所迫。堂哥亲口告诉我,洪水来的时候,自己的娘只能站在河边看着被淹没的秧苗抹泪,就这样抹了十几年。前几年政府工程,近河的田都被征收了,算是因祸得福,但十几年的心酸又有几个懂得呢。
事迹二:同样是开荒年代,他家人到处插树苗,然后就说是自己家的地。就算是人家事先种好的,也偷偷拔掉插上自己的。如今,岭上一半都是他家的地。当村落日益发展壮大,地方不够用了,这家人也寸土不让,为此还大闹过几次。
事迹三:我爷爷辈那些人,都是实打实的老实人,按别人的说法,属于那种淋菜都会顺便帮隔壁一起淋的人。他们这种随和甚至有点愚的性格,却助长了一些人的嚣张气焰。也正是因为这样,事迹一、二这类事情才会发生。我爷爷有块地隔着那家人的地和大路,爷爷为了不让那人绕远,在每年耕作季节特意让出一块地方给他方便,谁知年代一久,他竟然霸占了那块地方。多年以后,我父辈在收割稻谷时,想要暂时借用他家田开车进去,却被拒绝:不行,久了就习惯了。真的是深谙其道,一代传一代。
事迹四:有人养了一群小鸭子,撵到他家附近的一块田放养,谁知回来后小鸭子全部死了,大概率被放药毒死的。隔壁家养了一只肥鸡,有人看到他家媳妇慢慢靠近鸡,左右望望,迅速抓了鸡跑回家里了。
事迹五:众人清明,他家做头,需要牵头做饭,整个家族大约十五桌,竟然用陈年老米煮饭,煮出来的米饭白中带黄,味道还夹杂着霉味。
清明是沟通感情的契机,也是交换八卦的情报站。虽然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但个别家庭的一些行为已经超出了小九九的范畴,在我看来甚至属于出格了,其中有个家庭很是典型,汇总一些这个家庭的「光辉事迹」。
事迹一:爷爷辈年代,这家的爷爷是会计之类的职务,且年纪较大,说话比较有分量,在分田分地的时候,他把好的地方都给了自家人,家族其他人都分了一些很差的地,例如我一个堂哥家,大部分田都被分在了河边,往后每年几乎都要遭受洪水淹没,不种又不行,生活所迫。堂哥亲口告诉我,洪水来的时候,自己的娘只能站在河边看着被淹没的秧苗抹泪,就这样抹了十几年。前几年政府工程,近河的田都被征收了,算是因祸得福,但十几年的心酸又有几个懂得呢。
事迹二:同样是开荒年代,他家人到处插树苗,然后就说是自己家的地。就算是人家事先种好的,也偷偷拔掉插上自己的。如今,岭上一半都是他家的地。当村落日益发展壮大,地方不够用了,这家人也寸土不让,为此还大闹过几次。
事迹三:我爷爷辈那些人,都是实打实的老实人,按别人的说法,属于那种淋菜都会顺便帮隔壁一起淋的人。他们这种随和甚至有点愚的性格,却助长了一些人的嚣张气焰。也正是因为这样,事迹一、二这类事情才会发生。我爷爷有块地隔着那家人的地和大路,爷爷为了不让那人绕远,在每年耕作季节特意让出一块地方给他方便,谁知年代一久,他竟然霸占了那块地方。多年以后,我父辈在收割稻谷时,想要暂时借用他家田开车进去,却被拒绝:不行,久了就习惯了。真的是深谙其道,一代传一代。
事迹四:有人养了一群小鸭子,撵到他家附近的一块田放养,谁知回来后小鸭子全部死了,大概率被放药毒死的。隔壁家养了一只肥鸡,有人看到他家媳妇慢慢靠近鸡,左右望望,迅速抓了鸡跑回家里了。
事迹五:众人清明,他家做头,需要牵头做饭,整个家族大约十五桌,竟然用陈年老米煮饭,煮出来的米饭白中带黄,味道还夹杂着霉味。
143/N #清明 #传统
按照传统,添丁的家庭,清明时需要出一个猪仔,猪仔可大可小,小的话就出几百块钱给公家买菜。猪仔有要求,需是公的,尾巴完整的,所谓有头有尾。猪仔可以在乡下找养猪人买,也可以买现成的烤乳猪,如果是前者,则在清明当天凌晨杀好,整只用开水煮熟。
处理好的猪仔,清明当天由那家人拿去猪仔坟祭拜(即太婆坟),结束之后就可以回家了,不用参与其他祖先的扫墓。
每年清明都会轮流安排几家人做头,负责买香纸炮、牵头煮菜吃饭。有猪仔的那年,不管是哪几家做头,都得让出位置,由出了猪仔的家庭牵头,并在他家吃饭。
这个传统的由来,我向几个长辈打听过,大致是这样——历史上有人在太婆坟前许愿添丁,承诺事成之后杀猪仔来回礼,次年该人真的添丁,于是这个传统便传了下来。
可见,猪仔祭拜这个传统,源自古代人对传宗接代的渴望,与祭拜送子观音一个道理。不过,这几年家族里面的生育情况,和全国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不少人生了一个就不想要了,如果是独生女孩,免不了惹得上一辈人吐槽。然而时代变了,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老一辈人话语权没有那么大了。
按照传统,添丁的家庭,清明时需要出一个猪仔,猪仔可大可小,小的话就出几百块钱给公家买菜。猪仔有要求,需是公的,尾巴完整的,所谓有头有尾。猪仔可以在乡下找养猪人买,也可以买现成的烤乳猪,如果是前者,则在清明当天凌晨杀好,整只用开水煮熟。
处理好的猪仔,清明当天由那家人拿去猪仔坟祭拜(即太婆坟),结束之后就可以回家了,不用参与其他祖先的扫墓。
每年清明都会轮流安排几家人做头,负责买香纸炮、牵头煮菜吃饭。有猪仔的那年,不管是哪几家做头,都得让出位置,由出了猪仔的家庭牵头,并在他家吃饭。
这个传统的由来,我向几个长辈打听过,大致是这样——历史上有人在太婆坟前许愿添丁,承诺事成之后杀猪仔来回礼,次年该人真的添丁,于是这个传统便传了下来。
可见,猪仔祭拜这个传统,源自古代人对传宗接代的渴望,与祭拜送子观音一个道理。不过,这几年家族里面的生育情况,和全国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不少人生了一个就不想要了,如果是独生女孩,免不了惹得上一辈人吐槽。然而时代变了,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老一辈人话语权没有那么大了。
142/N #清明 #家族 #历史
清明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扫墓时,餐前饭后,老人们交流着以前的趣事,同时向后辈传递先人的故事。我这个离家多年的人,的确也了解到一些祖宗的经历,这些经历都是口口相传,真实性不可考,就好比传话游戏,传到最后往往面目全非,所以我也就当故事说说吧。
据传,可追溯的太祖,四五百年前扎根于本村,颇有家资。一日,一穿着破烂的地理先生路经此地,老祖接待,看到先生草鞋太脏,遂让其洗之。先生觉得轻视于他,离去,见一收破烂者,其杀肥鹅以招待先生,先生问其知某某某否(指老祖),知之,遂谈及招待之事,并为其指路也。收破烂者,曾收牛角之于太祖之子,后发现内藏钱币,尽数还之,众人信服。太祖见其养子十人,生活窘迫,予地给鹅,生活渐好。其颇有法,砍竹而遍插数地,竹生而选其地,谓之风水。其后,子嗣开枝散叶,家族势大,而先祖式微,遂被逐之他地。
这个故事,我从多个长辈口中听说过,版本大致相同,我觉得比较可信。一个原因是大家都在传这个版本,且老祖的形象不算光辉;二是当地的确有许多符合故事的地名物名可考;三是从部分那个收破烂的后代口中有印证。
家族里的老人都在讲这样的故事,可能是想传承,也可能是反思,不管如何,都不算太差。
清明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扫墓时,餐前饭后,老人们交流着以前的趣事,同时向后辈传递先人的故事。我这个离家多年的人,的确也了解到一些祖宗的经历,这些经历都是口口相传,真实性不可考,就好比传话游戏,传到最后往往面目全非,所以我也就当故事说说吧。
据传,可追溯的太祖,四五百年前扎根于本村,颇有家资。一日,一穿着破烂的地理先生路经此地,老祖接待,看到先生草鞋太脏,遂让其洗之。先生觉得轻视于他,离去,见一收破烂者,其杀肥鹅以招待先生,先生问其知某某某否(指老祖),知之,遂谈及招待之事,并为其指路也。收破烂者,曾收牛角之于太祖之子,后发现内藏钱币,尽数还之,众人信服。太祖见其养子十人,生活窘迫,予地给鹅,生活渐好。其颇有法,砍竹而遍插数地,竹生而选其地,谓之风水。其后,子嗣开枝散叶,家族势大,而先祖式微,遂被逐之他地。
这个故事,我从多个长辈口中听说过,版本大致相同,我觉得比较可信。一个原因是大家都在传这个版本,且老祖的形象不算光辉;二是当地的确有许多符合故事的地名物名可考;三是从部分那个收破烂的后代口中有印证。
家族里的老人都在讲这样的故事,可能是想传承,也可能是反思,不管如何,都不算太差。
141/N #清明 #家族 #祭祖
有些年头没有参加老家的清明了,今年回来,几乎完整地参加了一遍,谈谈感受。
清明祭祖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目,如果说春节是小家小聚,清明就是大家大聚,能牵动整个家族上百号人的活动,也就清明了。
我们扫墓分四天,第一天众人清明,全部家族的人参与,祭拜老祖,一般下午结束,然后在做头的家里吃饭,约十五桌人;第二天三大家,也就是老祖之后开枝散叶的三个太公,同样是拜完后在做头的家里吃饭,一家一两个人,所以三十多户四桌就能坐下;第三天四大家,则是更近的几户参与,全家吃饭,五桌人;第四天,爷爷辈是兄弟的几户后人参加,估计两三桌人。
我常想的一个问题是,按照这样下去,再过几代人,要拜的祖宗岂不是更多,后人要累死了……
有些年头没有参加老家的清明了,今年回来,几乎完整地参加了一遍,谈谈感受。
清明祭祖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目,如果说春节是小家小聚,清明就是大家大聚,能牵动整个家族上百号人的活动,也就清明了。
我们扫墓分四天,第一天众人清明,全部家族的人参与,祭拜老祖,一般下午结束,然后在做头的家里吃饭,约十五桌人;第二天三大家,也就是老祖之后开枝散叶的三个太公,同样是拜完后在做头的家里吃饭,一家一两个人,所以三十多户四桌就能坐下;第三天四大家,则是更近的几户参与,全家吃饭,五桌人;第四天,爷爷辈是兄弟的几户后人参加,估计两三桌人。
我常想的一个问题是,按照这样下去,再过几代人,要拜的祖宗岂不是更多,后人要累死了……
140/N #癌症
癌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 2500 年的古埃及就有记录——乳房的隆起性肿瘤……触摸它们就像在触摸一只球状包裹。
它同时又很「现代」,一种过度生产、暴发性增长的疾病。它的生长不可阻遏,由正常坠入无法控制的「深渊」——仿佛是对人性的隐喻:贪婪、侵略性、追求永生。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知道,癌症是由异常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和分裂造成的,导致这一情况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等无法控制的部分,也有生活方式等个人的选择。因此,你的行为,一定程度决定了细胞是否癌变这个天平会往哪边倾斜。
或许我们永远不可能让癌症痊愈,因为它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不管是细胞角度,还是个人选择,抑或是人性的隐喻。
癌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 2500 年的古埃及就有记录——乳房的隆起性肿瘤……触摸它们就像在触摸一只球状包裹。
它同时又很「现代」,一种过度生产、暴发性增长的疾病。它的生长不可阻遏,由正常坠入无法控制的「深渊」——仿佛是对人性的隐喻:贪婪、侵略性、追求永生。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知道,癌症是由异常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和分裂造成的,导致这一情况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等无法控制的部分,也有生活方式等个人的选择。因此,你的行为,一定程度决定了细胞是否癌变这个天平会往哪边倾斜。
或许我们永远不可能让癌症痊愈,因为它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不管是细胞角度,还是个人选择,抑或是人性的隐喻。
139/N #癌症 #医学
近期在看一些健康、癌症相关的书籍,今天看的一本叫《当呼吸化为空气》,讲述的是一个神经外科专家检查出了后期肺癌。我一直很纳闷,为啥这些领域的专家,也会因癌症去世——当然,我知道癌症不可避免,但医学人员理应对健康有更清晰的了解,不至于到了后期才检查出来。
不过,这本书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作者只是在检查出癌症之后,用剩余两年的时间,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前半部分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后半部分记录治疗过程,期间甚至还和妻子要了一个女儿,症状减轻后还重返手术台执刀。
不过,扩散的癌细胞还是在两年后吞噬了他,这本书也是戛然而止。本书让我最佩服的是作者的坦然,以及他追求的生命的意义。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他的经历让我想起著名日剧《白色巨塔》里的财前五郎,经历何其相似,同样是抱憾离世。
近期在看一些健康、癌症相关的书籍,今天看的一本叫《当呼吸化为空气》,讲述的是一个神经外科专家检查出了后期肺癌。我一直很纳闷,为啥这些领域的专家,也会因癌症去世——当然,我知道癌症不可避免,但医学人员理应对健康有更清晰的了解,不至于到了后期才检查出来。
不过,这本书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作者只是在检查出癌症之后,用剩余两年的时间,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前半部分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后半部分记录治疗过程,期间甚至还和妻子要了一个女儿,症状减轻后还重返手术台执刀。
不过,扩散的癌细胞还是在两年后吞噬了他,这本书也是戛然而止。本书让我最佩服的是作者的坦然,以及他追求的生命的意义。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他的经历让我想起著名日剧《白色巨塔》里的财前五郎,经历何其相似,同样是抱憾离世。
138/N #社会学 #历史 #土地改革
《金翼》这本书止于 1941 年,虽然遭受战火的侵袭,但黄家依然是当地显赫的家族,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家族,在十年后的土地改革会发生什么。
借助林耀华的学生庄孔韶的著作《银翅》,印证了我的猜测——那座乡里瞩目的金翼之家,被贴上了封条,黄家全部人员被扫地出门。四哥(志司)因前几年大量购入土地、放高利贷、强暴乡里妇女,被定为恶霸地主。
四哥的形象,在《金翼》里是好学且自律的,是精明的商人,是关键时刻撑起家族生意的顶梁柱,但到了实地调查的《银翅》中,他变成了固执己见、欺瞒合伙人、强暴妇女的恶人。在北平读书的小哥,很早就知悉了共产党在北方的土地改革以及这股新势力的风格,立马写信告知四哥放弃买田购地,但四哥置若罔闻,最终被处决。
《金翼》这本书止于 1941 年,虽然遭受战火的侵袭,但黄家依然是当地显赫的家族,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家族,在十年后的土地改革会发生什么。
借助林耀华的学生庄孔韶的著作《银翅》,印证了我的猜测——那座乡里瞩目的金翼之家,被贴上了封条,黄家全部人员被扫地出门。四哥(志司)因前几年大量购入土地、放高利贷、强暴乡里妇女,被定为恶霸地主。
四哥的形象,在《金翼》里是好学且自律的,是精明的商人,是关键时刻撑起家族生意的顶梁柱,但到了实地调查的《银翅》中,他变成了固执己见、欺瞒合伙人、强暴妇女的恶人。在北平读书的小哥,很早就知悉了共产党在北方的土地改革以及这股新势力的风格,立马写信告知四哥放弃买田购地,但四哥置若罔闻,最终被处决。
136/N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文学评论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评论家,请阅读:
纪德对陀翁的概括,恰当、精确又充满艺术性,换做是我,再练二十年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陀翁作品里的人物,往往存在一个不合理的、优柔寡断的、癫狂的人,他深深自责,絮絮叨叨,在恶魔与常人之间切换。作为读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注意力集中,随他一起陷入疯狂,逐渐变得精神疲劳,亦或者亢奋无比。读完后合上书本,我总会觉得陀翁的书有种独特的丰富的生命力,忍不住再读一遍,再次体会角色们的精神分裂。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评论家,请阅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一幅画,其中首先重要的是光线的分配。光从唯一的一个光源处照射过来……而在司汤达的、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光线是恒常的、平均的、弥散的。所有的物体都以同样的方式被照亮,从四面看去它们都一样。它们没有影子。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中,如同在伦勃朗的画作中一样,起重要功能的是阴影。陀思妥耶夫斯基集合了他的人物和事件,将一束强光打在它们之上,使光线只照在一面。每一个人物都沉浸在他人的阴影中,又依靠在自己的阴影上。
——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纪德对陀翁的概括,恰当、精确又充满艺术性,换做是我,再练二十年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陀翁作品里的人物,往往存在一个不合理的、优柔寡断的、癫狂的人,他深深自责,絮絮叨叨,在恶魔与常人之间切换。作为读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注意力集中,随他一起陷入疯狂,逐渐变得精神疲劳,亦或者亢奋无比。读完后合上书本,我总会觉得陀翁的书有种独特的丰富的生命力,忍不住再读一遍,再次体会角色们的精神分裂。
134/N #女性主义 #性侵 #家暴
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两个女孩,两种悲剧,性侵与家庭暴力,哪个不是社会性的谋杀?
林奕含的文字,是细腻而残忍的,残忍到把细节再次回忆,然后赤裸裸地写出来:把她的制服裙推到腰际,蝴蝶赶到脚踝,告诉她有他在后面推着,她的身体就可以赶上灵魂。
温良恭俭让,原本代表的是个人之美德,到了李国华这里,却变成了禽兽泄欲之语:温暖的是体液,良莠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是人生。
所谓的「初恋乐园」,多么搞笑,就好像是《进击的巨人》中被放逐到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放逐之地也被称作是乐园,只不过放逐之人要承受失去意识变成巨人的痛苦,然后面临同族的砍杀,或者吃掉同族的人……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来自补习教师李国华恐怖的大手、窒息地插入,以及来自亲朋好友的鄙视。她的自尊是他人的工具,性的禁锢是社会给强暴者的保护伞,两者在手,屡试不爽。
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两个女孩,两种悲剧,性侵与家庭暴力,哪个不是社会性的谋杀?
林奕含的文字,是细腻而残忍的,残忍到把细节再次回忆,然后赤裸裸地写出来:把她的制服裙推到腰际,蝴蝶赶到脚踝,告诉她有他在后面推着,她的身体就可以赶上灵魂。
温良恭俭让,原本代表的是个人之美德,到了李国华这里,却变成了禽兽泄欲之语:温暖的是体液,良莠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是人生。
所谓的「初恋乐园」,多么搞笑,就好像是《进击的巨人》中被放逐到帕拉迪岛的艾尔迪亚人,放逐之地也被称作是乐园,只不过放逐之人要承受失去意识变成巨人的痛苦,然后面临同族的砍杀,或者吃掉同族的人……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来自补习教师李国华恐怖的大手、窒息地插入,以及来自亲朋好友的鄙视。她的自尊是他人的工具,性的禁锢是社会给强暴者的保护伞,两者在手,屡试不爽。
133/N #自尊心 #独立意识 #自由
在一些老板眼中,拥有太多的自尊心,无法做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尤其是基层的工作,例如送快递、送外卖。因为在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中,自尊心是经常被侵犯的,此时过强的自尊心会阻碍工作的进展。老板要的是一个不会抱怨、业务熟悉的老实人,因此,学历低的人比学历高的人好用,粗人比心思缜密的人好用。
类似的,士兵不需要太强的能力,也不需要太强的自我意识,服从命令是第一要义,否则指挥官便不好指挥。以前看神雕侠侣,蒙古大兵攻襄阳,我就在想,那么多江湖高手,为啥不传授一些武功给士兵,这样士兵不就能以一当百了吗?但实际上,如果士兵个个都学了功夫,可能反而会让局面大乱。
然而,自尊心是对自我原则、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评估和维护,它与自我接纳、自我尊重、自信息息相关。独立意识是个人在思想、行为和决策上的独立认识,它决定了个人不受外界或他人的过度影响和控制。当一个人丢失了自尊心与独立意识,那他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在一些老板眼中,拥有太多的自尊心,无法做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尤其是基层的工作,例如送快递、送外卖。因为在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中,自尊心是经常被侵犯的,此时过强的自尊心会阻碍工作的进展。老板要的是一个不会抱怨、业务熟悉的老实人,因此,学历低的人比学历高的人好用,粗人比心思缜密的人好用。
类似的,士兵不需要太强的能力,也不需要太强的自我意识,服从命令是第一要义,否则指挥官便不好指挥。以前看神雕侠侣,蒙古大兵攻襄阳,我就在想,那么多江湖高手,为啥不传授一些武功给士兵,这样士兵不就能以一当百了吗?但实际上,如果士兵个个都学了功夫,可能反而会让局面大乱。
然而,自尊心是对自我原则、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评估和维护,它与自我接纳、自我尊重、自信息息相关。独立意识是个人在思想、行为和决策上的独立认识,它决定了个人不受外界或他人的过度影响和控制。当一个人丢失了自尊心与独立意识,那他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132/N #纪实 #打工人
读《我在北京送快递》。由于我有和作者类似的工作经历,加之性格也很相似,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很能感同身受。其实除了那些光鲜的人,其余大部分人,做的都是许多人眼中的低级工作,一个月拿几千块钱,每天重复着往日的工作。阅读过程让我想起另一个打工人许立志,摘抄几句他的文字:
不是说他们喜欢这份工,而是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有选择,谁会选择一份辛苦而回报微薄的工作呢?他们多是被生存的压力推着,不得已如此。就像书中提到的一个惨剧,一个孕妇被迫来干仓库,但大家都没表示什么,毕竟各有各的压力,谁也没有余力顾别人。每个人都被生活压榨着,同情心透支,然后变得麻木、冷漠。
在这种情况下,精神上的追求则显得另类。想得多了,自尊心就强。而那些快递、仓库等工作,有太多的自尊心是一种妨碍。作者便是这类人,因此这些工作做不长久是必然的事情,但好在作者喜欢记录和思考,而这也让作者走上了不同的、更适合他的道路。
读《我在北京送快递》。由于我有和作者类似的工作经历,加之性格也很相似,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很能感同身受。其实除了那些光鲜的人,其余大部分人,做的都是许多人眼中的低级工作,一个月拿几千块钱,每天重复着往日的工作。阅读过程让我想起另一个打工人许立志,摘抄几句他的文字:
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飞
多少白天,多少黑夜
我就那样,站着入睡
——许立志《新的一天》
不是说他们喜欢这份工,而是他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有选择,谁会选择一份辛苦而回报微薄的工作呢?他们多是被生存的压力推着,不得已如此。就像书中提到的一个惨剧,一个孕妇被迫来干仓库,但大家都没表示什么,毕竟各有各的压力,谁也没有余力顾别人。每个人都被生活压榨着,同情心透支,然后变得麻木、冷漠。
在这种情况下,精神上的追求则显得另类。想得多了,自尊心就强。而那些快递、仓库等工作,有太多的自尊心是一种妨碍。作者便是这类人,因此这些工作做不长久是必然的事情,但好在作者喜欢记录和思考,而这也让作者走上了不同的、更适合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