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记,思有所痕 | 订阅每月书单:https://quail.ink/rambling | 友情频道: @weiyexing | 博客: weiyexing.win
73/N #斯多葛主义

近期开始读《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第一次接触斯多葛主义,发现和自己的很多想法不谋而合。

希腊斯多葛主义要求先学逻辑学,再学物理学,然后学伦理学,这里有个比喻很好地理解为啥学这些:斯多葛哲学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逻辑学是篱笆,伦理学是庄稼,物理学是土壤。希腊斯多葛学派认为,让人们追求德行的最佳方法,就是让他们理解什么事情是好的:如果一个人理解真正的好事情是什么(物理学),由于他是有理性的(逻辑学),他就一定会追求这些事情,因而就会变得有德行(伦理学)。后期,罗马斯多葛主义基本摒弃了逻辑学和物理学,进而追求「安宁」,但其实,安宁是追求德行的一个结果,有趣的是,正是因为斯多葛主义声称能够实现「安宁」,反而吸引了众多的追求者——得到安宁,相比追求德行,前者的效果是如此的直接。

斯多葛主义强调消极想象,即提前预想坏事情会发生,这不是一种消极主义,而是尽量帮我们减轻坏事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因为无论如何,生活中总会发生坏事情。另外,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享乐适应」,说的是渴望得到的东西,一旦得到后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变得不再「快乐」,影响内心的安宁,因此需要借助消极想象去阻止这个享乐适应的过程。
72/N #女性主义 #回忆录

随身携带阅读器真的能读更多。

今天外出,预料到会在外面大半天,于是就把文石 Poke3 揣口袋里了。朋友去忙的时候,我就随手拿出阅读器,翻开盖子直接进入阅读状态,有事情的时候就盖上进入熄屏状态。

今天断断续续俩小时,读完了杨本芬的《我本芬芳》。这是她的「看见女性三重奏」的第三本,第一本是《秋园》,上个月读完,感觉是一本很不错的回忆录,于是便找了其余两本《浮木》《我本芬芳》来读,三本都是几万字的回忆录,很适合闲时阅读。

上一次阅读这种系列是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三本:《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孩的记忆》。法国和中国的女性和家庭,有着巨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源于文化、社会的区别。杨本芬的三重奏,文字虽少,但却读得很沉重。两代女性都是在时代的裹挟下艰难求生,面对社会不公的待遇,以及身边人歧视的眼光,两位女性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让人敬佩。
71/N #阅读记

整个四月忙碌而充实。四月参加了一次半程马拉松,也是自己首次尝试挑战马拉松。前半个月和朋友经常出去锻炼,为的是自己能够顺利完赛。后半个月因为老爸要动手术,基本都在医院陪护。

跑步让我爱上这项运动,爱上了跑完后的那种舒畅。半个月的医院生活,让我对身体健康有更切身的体会。泌尿科一层楼,每个病人不插一两根管子都不好意思叫病人。床位一旦空出来,不到半天就会有人入住,「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老爸是肾结石并发腹膜炎,右肾以及腹腔严重积水,以至于右肾基本没了功能,要切除。折腾了十几天,最后因为炎症太严重无法手术,须得插管排肾水几个月再决定怎么手术……经此一次,再次感受到每年体检的重要性,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等到身体有反应,那基本是中后期了。小病熬成大病,除了费用增加不说,最重要的是让身体受那么多苦,何必呢?

四月的几本书,基本是在病床旁读的。他们输液我读书,互不影响。——《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秋园》《人类灭绝》《亮出你的舌苔或空荡荡》《清代地方政府》。

https://weiyexing.ml/posts/read-202304/
70/N #历史

在老父亲的病床头读完了《秋园》,一句话简评本书:满篇都是冇,不见一个有。这本书结合《活着》,基本看懂了那个时代在这片土地大部分人的人生。

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开始涉及不少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书籍,读了阎连科、巫宁坤、杨继绳等人的作品,从小说、回忆录、调查报告三方面构建了我对于那个时代的基本认识。

阎连科直言:许多生活的真实,是需要以小说的方式表达的。他的《为人民服务》让人思考这句口号服务的到底是人民还是特权阶级,他的《丁庄梦》揭露了底层的愚昧无知和群体的恶,他的《四书》把大饥荒期间的荒诞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巫宁坤的《一滴泪》则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几乎以控诉的形式书写那段心酸历史,读完不得不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扼腕。杨继绳的《墓碑》,我看了足足数月,饿死、虐杀、人相食……一个个具体到人名的例子,一个省比一个省庞大的数字,怎一个「惨」字了得!

昨日午饭过后,我建议楼下走走,期间开口问了过去那个时代的情况——一直想验证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心底也害怕两天后的手术出现意外,再也无法亲口听到那段历史。

老父亲平静地讲着,我平静地听着。那段历史正如我所知道的那样,这片土地遭受太多的苦难。
69/N #思想控制

今天继续读萧公权之《中国乡村》,第六章谈到思想控制。

控制士人就能控制国家。清政府通过科举控制士人的思想,通过乡约宣讲控制乡民的思想。所谓乡约宣讲,就是由朝廷制定一些道德指导原则,谓之圣训,并招募乡长定期宣讲这些圣训。

最早的是顺治帝于一六五二年公布的《六谕》: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可以看到早期这些圣训是关于社会关系、教育、生计、社会秩序方面的。后续的帝王对《六谕》进行了扩写和细化,比较著名的是《圣谕》,此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区别:更强调防止犯罪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官方儒学不再是劝人向善的训谕,而变成了防止臣民危害帝国的工具

深入到乡村的圣训,定期的宣讲,目的就是把思想控制灌输到帝国的各个角落……令人不得不想到现在遍地都是的核心价值观牌子。
68/N #藏传佛教

今天读完了马建的《亮出你的舌苔或空荡荡》。在国内,这是一本禁书,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才知晓并读完的缘故,感谢真正的互联网让我最终能够读到它。

据说一九八几年时,马建写好稿子,给高行健(二〇〇〇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国籍)查看,高行健看完直呼好文,推荐给了人民文学的编辑刘心武,而后刊载在人民文学上,但发表之后很快引起轰动,导致马建被封杀,刘心武也被停职。

这本书很短,区区三万字,由五个故事组成,篇幅虽短,但震撼人心。里面涉及最多的就是女性、性、佛教这些话题……读完后,书中所讲述的内容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我至今无法理解这些行为,只感觉这些行为,与文明世界格格不入

内容有夸张的成分吗?我相信是有的。但其中的部分内容是否真实存在,我同样相信有。其中的天葬,我就曾经在 YouTube 等平台看到过视频,与书中描述的差不多。
67/N #保甲制度

继续说下保甲制度,虽然它是绝佳的统治工具,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前期推行难度极大,中后期更是被地方官员弄得支离破碎,简单总结下各方原因:
1. 从人的角度:民众大多是文盲,配合困难;同时,要找到合适的保长、甲长也极其困难。他们需要登记管理,因此要求能识字,有权威,本来绅士阶层最恰当,然而政府担心这会绅士权力过大,明令禁止不能由绅士担任(不过很多地方依旧是绅士担任)。有能力的人不能或不愿担任,导致市井无赖等有心之人竞相应聘,后果可想而知。
2. 从钱的角度:门牌、登记册都需要大量金钱,负责人的管理也需要物质去激励,然而清政府并没有任何拨款,全凭地方政府想办法,州县官推行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3. 从执行过程的角度:登记丁口、记录人员流动这件事困难至极,保甲负责人还得定期到衙门汇报,增加了行程负担以及存在被衙门人员敲诈的可能。

庙堂之人自然体会不到江湖之远的复杂情况。推行不利,上面的人会怪罪到基层官员,但最终受罪的还是基层百姓。
66/N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是非常理想的统治工具。

所谓保甲制度,即以户(家庭)为基本单位,十户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保,其中的甲长、保长为区域负责人。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登记丁口(只登记成年男性,即对帝国有潜在威胁的人);侦查、汇报犯罪行为,一旦发现,居民告诉甲长,甲长告诉保长,保长告诉官府。后期也将征税、登记人口等事务纳入到保甲体系里。

它的显著特点是,由居民自己管理运行,而地方官只负责监督。这样的制度优势很明显:首先,节省了官员配置,官员只负责监督,这样可以防止保长、甲长权力过大;其次,每一个居民都成为潜在的间谍,以揪出他们中间做坏事或铤而走险的人,也就是自我审查。(引用自《中国乡村》)

一位十九世纪的西方作者对保甲制度做出精辟评价:「从表面上来看,封建王朝对其臣民的统治,是一种父亲对子女的慈爱;然而实际上它是一种残暴的统治,一种以恐惧和猜疑的方式维持权力的残暴统治。」
65/N #官僚

以前小时候我就有个疑惑:那些饱读诗书的「书呆子」,考取功名后怎么转身一变就成了无所不能的官员——能验尸,会判案……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官员并不会这些事情,但他们有助手,那就是仵作(法医)、幕友(师爷)等人。围绕在州县官身边的有四大类助手:书吏、衙役、长随、幕友。其中书吏、衙役、长随的地位都不高,衙役和长随这类职业更是会「影响三代」,地位不高,属于贱民,还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这时就会有疑问了,为啥会有人愿意去做贱民?答案很简单,有些人太穷了,混口饭吃;有些则是为了给家里躲避赋税——这类助手基本可以免除赋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类职业可以操作的陋规数不胜数,这才是他们做这行的最大动力。有些人退休了,新手还得上缴一定的费用进贡,才能获得这个职位,可见其抢手。

还有一个疑问,既然是贱民,为啥电视剧上他们那么威风?除了电视剧的夸张成分外,主要原因是他们手中有权,并且很难监管,因此很容易滥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和百姓打交道的征税,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捞油水。

大多数官员就是在这样的助手协助下管理地方政府的,他不一定需要精通法律,有幕友就行;他不一定会验尸,有仵作就行;他不一定会写公牍,有书吏就行……我的第一感觉,好一个草台班子!不过,就是这样的搭配下,地方行政还真就顺利运行起来了。
64/N #陋规

进一步说说《清代地方政府》里提到的陋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陋规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丑陋的规矩。政府官员或工作人员通过陋规获取收入。陋规和徇私舞弊不同,前者并不违法且可以说是整个体制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后者则是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国家是不会允许的。

有哪些常见的陋规?陋规是权力向下作用的一种呈现形式。比较高阶的官员,一般是向下级官员收取部费、礼费、盘费等;地方官员以及具体执行者,由于面对的是百姓,实施陋规的形式就更多种多样了,最常见的莫过于征税时多出来的火耗,以及征用修缮基础设施的费用。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陋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监管不足;二是清代官员薪金普遍不高,常俸都养不活自己,更别说要维持政府的运作;三是根深蒂固的「做官发财」思想,以及人人如此的环境使然。

一些清廉的官员也曾尝试做出一些改变,例如通过限制传唤人数以及收回传票等形式,防止嫌疑人传唤时被多人反复勒索。但这些措施的作用微乎其微,直到雍正帝推行火耗归公以及建立养廉银(培养孝廉的银子,通常是常俸的十数倍)制度,相应的陋规才节制一些。

思考题:为啥那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入看似工资不高的公务员队伍,当前的基层官员(公务员)是否存在陋规,存在的话有哪些?
63/N #政治 #历史

最近在读瞿同祖的《清代地方政府》,作者的祖父是瞿鸿禨,清代末期的军机大臣,在与庆亲王及袁世凯斗争中败下阵来,被罢官回乡。

我之所以了解这段历史,是因为前段时间刚看了《走向共和》。当我看到瞿同祖这个名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瞿鸿禨,因为这个姓很少见,且大家之前人大概率也是大家。

地方政府,具体来说是州县官政府,是接触百姓的权力末端,这也是我对此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此前我曾尝试阅读新出的《县乡中国》,然而读了几次都没读进去……这次我打算看看前朝的「县乡中国」。

地方官员面临的困境是普遍的——钱少,事多,离家远。一个知县,每年的常俸竟然只有几十两银子,即使后续增加了养廉银,也依然远远不够,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利用「陋规」来获取其他收入。为了避嫌,他们不能在本省工作,对于人生地不熟的环境,新上任的官员需要依赖大量的本地人,同时提防本地人的各种渎职行为。

即使地方官员那么辛苦,但还是吸引着大量的人。当上县官,即使收入少,但可以在默认合法范围内利用大量陋规赚取收入;如果你不是县官,那么你就是被陋规剥削的人。
62/N #愚人节 #往事随风

四月一日,对于全世界很多地区来说是一个节日——愚人节;对许多华人来说是一个怀念的日子——张国荣逝世;对于我,其实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里熟人比较少,我就简单写一下吧。

二〇一八年,四月一日,周末,我和她如约出门。那天,我们在樱花下合影,在绵延悠长的梧桐路牵手。没人知道武汉的花有多灿烂,没人知道我的心情有多好。

其实就在半年前,我和她自高中结束后几乎就没见过。十一月份我鼓起勇气发了一条微信:出来吃顿火锅吧。饭后,我说在一起吧,她说,那就试试。

分分合合其实好多次。某年除夕夜,那晚过零点,我正和朋友们拜年,忽然接到她的电话,我心跳顿时加速,沉默了一下还是接了电话,电话那头说,在一起吧,而我,迟疑地拒绝了她——尽管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拒绝,这种不成熟的决定不止一次。

高中时期,我们来回寄送信件,印象里是我主动寄的第一封,因为愧疚。神经大条的我,几乎每次都是用很随意的纸,而她总能寄来漂亮的明信片——鼓浪屿,写着,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看海!一次,她邀请我玩剑侠情缘游戏,而我当时兴许精力在社团上而忽略了,直到多年后在火车上一个朋友聊起这个情侣游戏时,我才想起曾有人邀请过我。

我们的故事,身边的朋友都知道,而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调侃。一次,不堪其扰,不成熟的我在微信对话框喊了一嗓子:我想你了!然而,对方一直没有回复。我也就逐渐忘却了。

中考结束,志愿落定后,我被体制耍了,而结局就是我和她不能前往一个学校——此前我们在 QQ 以及线下已经无数次约好一起去某个学校。被坑的我,愤怒的我,难过的我,不成熟的我,在纠结几天后,竟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说法:我们先分开吧……我依然记得她的疑惑和生气。

新的学期,一个扎着马尾的少女,快步从书桌前走过去,留下青春的影子。扎着马尾的女孩,只待了一个学期便转学了,而那个影子却印在我脑海里。那是二〇〇九年。

我们看完花,走完梧桐路,她转身,面对我,踮起脚尖,双手搭在我的肩上,抬头望着我,说:我们分手吧。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意识到那天是愚人节,但她并没有愚人。
61/N #传记

今天翻完了《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从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繁体书。我对繁体基本没有阅读障碍,所以尽管这本书很厚,但这两天就把后半部分翻完了。

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参考文献很详尽,很符合西方人的著书风格——严谨。但偶尔也会「中式」一下,例如描写蒋介石的诞生以及去世,甚至用上了灵异现象,这种描述,我只在中国的历史书里描述皇帝的出生和去世时见过。

我特意看了下豆瓣词条,这本书没有评分,想必也不会在大陆出版。若是有出版社感兴趣,那必然也会删去许多敏感的段落,例如书中写了共产党早期在各地为了掠夺物资,无情杀戮地主阶级,这在简体中文世界肯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描述,无论是真是假,绝不可能出现在出版物上。

作为一本台版书,书中对蒋介石执政期间的暴行并不会删去,例如对上海、南京居民的不顾;又如炸毁黄河堤防以防日军,无视数十万平民牺牲;再如宁可烧毁长沙、武汉而不愿意拱手相让……诸多暴行,说其冷血残暴不为过。

无删减的阅读,就是那么奇妙,可以跟随作者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人,而不用时刻担心哪些段落是否被删节,那种膈应的感觉真难受。
60/N #政治

今晚户外跑步,期间我重新思考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的观点:即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会成为未来的主要冲突形式

文明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词,更加具象来看,是文化、观念、历史、习俗等方面。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得出不同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我固有的认知。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相当于强化了我的想法,因此我读的时候很爽。

但,不同文明之间,真的那么容易爆发冲突,甚至会成为亨廷顿口中的「未来主要冲突形式」吗?

文明之间存在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文明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也是事实。各文明除了展现出不同之外,也在进行着「有机」的融合,而书中似乎对文明存在「融合」这一点未曾提及

除此之外,教育的提升,会让人们更加「文明」。从小到大,我看到过的许多冲突,不管是口舌之争,还是诉诸暴力,多是发生在教育水平不高的人身上──他们除了暴力,似乎别无他法了。而教育程度越高的人,他解决的方式更多,也会更理智和克制,像是受到了教育的「约束」。这是教育的好处,也是教育的「后果」。

虽然这只是小样本的观察,且只是微观的个人现象,但也可以尝试套用到更宏观的国家、文明上去。理想情况下,人与人可以做到君子和而不同,国与国之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我形成的初步观点是:文明之间存在不同是正常现象,但随着文明之间的交流沟通,加之教育的普及,有望引导文明之间进行深入的融合而非产生冲突,当然前提是正确的引导。

而产生冲突的原因,还得归结于利益。当然,很多情况下,政治家会利用其他东西包装「利益」这个拿不出手的理由,例如文明就是很好的包装,它足够煽动人心,且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

深夜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59/N #政治

今天读完了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本好书。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想起李光耀的那本《李光耀观天下》。不同的是,李光耀经常能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表达宏观的事情,读得很过瘾。而亨廷顿则稍微晦涩一些,因为插入了许多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理论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素养,很容易看晕。

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1.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他把世界文明分为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对此我是感到疑惑的,具体部分同本评论的文明部分。

2.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西方正在衰弱,至少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衰弱,而亚洲文明正在崛起。

3.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全球政治正在沿着文明界限重组,各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即文明交界处)也变成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

4. 文明的冲突:这是本书重点部分。文明是人类的终极部落,文明的冲突就是全球规模的部落冲突。微观层次来看,是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的断层线冲突;宏观层次来看,是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的核心冲突。

5. 文明的未来:是否引发全球文明战争,取决于世界领袖之间能否达成合作共识,并愿意维持多文明性质的世界。
58/N #隐喻

孔乙己再次来到店里,喝酒的众人望向他,他依旧穿着那件洗得泛白的长衫,脸上新增了些许伤疤。

「你的长衫还没舍得脱下呢?哈哈哈!」众人冲他哈哈大笑。「胡闹,我能和你们一样吗,读书人就该有读书人的样子……」「读书人……哈哈哈,书呆子就是书呆子。」店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孔乙己不理会众人,叫掌柜的温了一碗酒和一碟茴香豆,匆匆吃完,背着手快步离开。身后传来快活的气息。

刚踏出店门,他看到地上有张丢弃的报纸,孔乙己摇摇头,拾了起来,正打算摇头晃脑念叨,忽而看到上面赫然写着醒目标题:脱下长衫的枷锁,放弃廉价的体面,奋斗起来创造新生活!──署名是政府某人员。

孔乙己脸一红,心想,响应国家号召,不算丢脸。于是回家脱去长衫,向隔壁祥子借来了黄包车,期望今天能拉个几单,赚它几碗酒喝。

一到街上,才发现街角停满了黄包车,不少人还是一起去考秀才的熟面孔。等待了一天,一个坐车的人都没有。孔乙己心想:大家宁愿累死累活走路,都不愿花一个钢镚坐车?如此吝啬。

拖着疲惫的身躯,拉着空车,孔乙己往家的方向走。路过酒店,本想进去喝碗酒,暖和下身体。一摸口袋空空如也,摇摇头,走了。就在此时,他看到一个人正在店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油腻的嘴里时不时发出大笑。

定睛一看,那不就是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人么。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21
57/N #影评

前段时间,花了几天刷完了《黑暗荣耀》两季。这剧的确很爽,即使已经过去一周,我的脑海里还时不时回响起朴研珍的西八……

印象里韩国特别喜欢拍复仇剧,比如曾经让我印象深刻的《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金福南这样的人太典型了──没有地位,没有尊严,甚至没有自主的权利,沦为荒岛的生育工具,劳作机器。面对各种迫害,她都忍下了,虽然我并不理解她是如何做到的──无知?懦弱?又或者是有要守护的人?

当女儿不幸去世,当仅存的友谊转身离去,金福南彻底没了希望。她抬头望向太阳的镜头,我印象尤其深刻。曾经的她总是躲在阴暗的地方,如今她眼睛不眨地直视热烈的太阳,是直面,是质问,是反抗。

镰刀挥向那些迫害过她的人时,我大呼畅快。金福南有罪,她刀下的人同样有罪。后者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她也不愿意接受法律的审批。

(对了,利用机器人 @Shokichanbot,我把频道的内容整合到了这里,这也是一个访问渠道。)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20
56/N #阅读

最近在读《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期间通过 Poe 辅助阅读,效果很不错。

我是这么做的,所有页面都在 Obsidian 里操作:中间页面打开书籍(微信读书),旁边的 Tab 放 Poe。右侧新开一栏放书籍记录的文件,方便随时记笔记以及想法。

这种科普类的书籍,很适合利用 ChatGPT 充当助手。遇到不懂的名词,切换 Tab 就能输入问题快速拿到解答,还能继续追加问题加深理解,同时它也会给出相关的问题,方便拓展相关知识。

我一般会在问题背后添加「通俗易懂、给小孩解释」等描述语,这样会得到更加易懂的答案。AI 就像一个满腹经纶且无比耐心的朋友,一点一滴帮我解答疑惑。我终于很好地理解了暗物质是什么,以及如何知道它的存在……等等诸多曾经难以理解的问题。说实话,这比自己枯燥的阅读舒畅多了,也比很多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有用多了。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17
55/N #无神论

你相信神怪之说吗?

昨晚和 Kang 打球,期间闲聊到了神怪之说,具体来讲是他提到他们家族近些年来逐渐开始「违反祖宗」了──老祖宗曾让人算命,算命先生说他们家族要么选人丁兴旺,要么选大富大贵,后来老祖宗选了人丁兴旺。于是乎,家族里很少出现富豪或者做官当兵的人,甚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不多。

按他说的,自他「反骨」读大学之后,家族的年轻人也陆续「反了」,他们开始追求更高的教育,也开始往仕途方向走。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很惊讶。接着他提到老家那边还存在仙姑这类的角色,我更是惊掉下巴,有点理解他所说的长辈遵循祖宗的规定这一说法了。

说回仙姑,他说小时候曾去因为外公生病拜访过。仙姑平常是普通人,家里一般会设一个祠堂之类的地方,作法就在这个地方展开。那次的经历是,仙姑请仙上身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不用他们开口,仙姑就把他们打算咨询的人、事都一一说了出来,而他们全程只有愣愣的「嗯嗯啊啊」回答问题。再之后,仙姑会询问是否驱赶「他」身上的鬼怪,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仙姑会「作法」,仪式完毕后,他们把钱放到米里──数目不定,一般是几十或者几百。

听完后,我直言有机会去看看──太有趣了不是么。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16
54/N #书店 #杂货店

今天下午在书店(新华书店)待了一下午,并不是店里有什么特别好的书,恰恰相反,新华书店没啥「值得读」的书——一进门就是「指明方向」的各种大书,这些书我是读不了的。

逛了一圈实在没找到想读的书,于是回到历史畅销区抽出《明朝那些事儿》。点一杯金桔柠檬,找个靠窗的位置,一读竟然停不下来,抬头已是夕阳西下。

当年明月(石悦老师)的确会讲故事,把历史事件串联得像小说一样,读起来很顺畅。

晚上逛街,被拉进一个杂货店,类似小时候那种 2 元店。店里空间很大,足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长,一排排货架放着各种物件。我走了几排,惊讶其价格之低廉,物品之齐全。例如我家火锅盖子上面那个旋钮坏了,没想到我在里面竟然看到专门的旋钮,可见其物品的细分程度。

走出杂货店,心情很舒畅,很解压,因为小物品多得眼花缭乱,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东西,而且价格极其优惠——当然,质量就不太能保证了。

我突然理解了一些女生晚上逛淘宝停不下来那种心情,也理解了拼多多在普罗大众心中的位置,以及被牢牢抓住放不开的那种感觉——发现新鲜且价格低廉还满足需求的物品,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https://weiyexing.noto.so/2023-03-05
Back to Top